新华社南昌1月8日电(记者袁慧晶)记者从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工地获悉,内棺吊运工作将在本月13日前完成。届时,海昏侯考古工作将相继转入距离工地1公里远的文保房实验室中进行。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内棺套箱工作于3日上午正式开始,5日已基本完成,比预期提前了一两天。看似简单的套箱其实大有学问,每个方案细节都是专家反复研究后敲定的。而套箱所用的木板也要满足相应的指标要求,考古队在几个月前就从东北购置了一批上好的松木。
“由于发生过坍塌,内棺并非标准的长方体,而是一个不规则的形状,因此我们需要用填充物填补套箱和内棺之间的缝隙,以保证文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说,通常是用土作为填充物,填充后箱体重量或达7吨-8吨,但考虑到这一重量远超出现有航吊设施的承重能力,他们决定用一种叫聚氨酯的发泡剂进行替代。目前,用新材料填充后的箱体总重量才4吨多,满足了航吊设施的安全系数。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表示,内棺吊运工作初定于10日进行,确保能在13日前完成。
至于内棺清理所需的时间,多位考古专家表示,“一切从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出发”。据介绍,不同的文物种类对储存的环境温度要求均不相同,考古工作者将文物按照丝织品、书画、青铜器、金属、木漆器等分类,文保房实验室中的低氧舱可根据文物种类设定相应的参数和各项指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存信说,文保房实验室中还安装了航车,可帮助文物“倒立”。“如文物叠压状况导致考古工作者无法继续清理时,我们会使用航车对箱体进行180度翻转,将原先在下的底部朝上后,再进行逆向的发掘清理工作,力求每一件出土物最大化的完整度。”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历时近5年发掘,现已进入最核心阶段,内棺中清理出的物件有望成为墓主人是哪一代海昏侯的关键性证据。尽管考古发掘工作的大本营即将搬离原址,但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划,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将于年内启动建设。
海昏侯墓园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1年开始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整个墓园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经出土各类文物2万余件,其中出土的金器数量已达378件,创下汉代考古之最。专家称,这一发现佐证了西汉时期黄金储备惊人的文献记载,但还有待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