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图文:创新是“十三五”关键之战
2016-01-08 06:09:23
 

  湖北日报讯图为:2015年3月13日,襄阳万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正在为微机综合保护装置电板进行插件作业,这是该公司新研发的一款科技创新产品——“智能优化节能系统”的组件之一。该系统整体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记者刘曙松 视界网 李淑文 摄 资料图片)

  记者文俊 通讯员肖海金

  解读嘉宾

  张忠家 省社科院党组书记、副院长

  袁志明 中科院武汉分院院长

  李 光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武汉大学教授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创新强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为什么要赋予“创新”如此重要的位置?创新强省战略如何落到实处?如何加快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推动湖北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生产力优势?让我们来一起聆听专家怎么说。

  创新是“十三五”规划的首要理念

  张忠家: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创新”是最高频的词,一共出现了近30次,并升至五大发展理念之首。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人口红利的减少、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饱和、投资边际效益的下降、资源能源密集型重化工业发展高峰期的结束等,过去多年来我们习以为常的粗放发展模式已走到了尽头,依靠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已遇到了瓶颈。中国经济要进入新常态,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而找到新的增长点又必须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找到新的发展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推进创新发展,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袁志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湖北在“十三五”规划中,重点要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以创新驱动发展,在“十二五”建设“创新湖北”的基础上,统筹规划,群策群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发展局面。

  李光: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科技创新驱动的必然,对下一阶段相关政策的制定、改革的推进具有指导意义。2020年要实现“创新湖北”建设战略目标,湖北必须遵循技术转移规律,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资本化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的操作程序。

  创新强省战略如何落到实处

  袁志明:随着科学技术自身的快速发展,学科交叉、技术融合越来越密集,基础研究与应用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速度越来越快,科技活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发展的“新常态”阶段,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必然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建设创新型省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要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嫁接。要引导和鼓励企业早期介入研发工作,以利于研究开发课题更多地符合市场需求,研发成果更快地形成生产力。因此,只有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才有希望;只有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真正落实。

  张忠家:从创新的形式来看,创新驱动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管理或服务创新等。从创新的主体来看,创新驱动包括个人创新、企业创新、政府创新等。

  政府正确、高效地发挥其作用,对于成功推进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是民间、是社会力量,政府要作为创新的支持者、推动者,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创造环境、培育和吸引各类创新资源上,特别是人才资源。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激励机制,优化发展条件,用好用活各类人才。

  在未来5年中,科技创新这个发展的强大“新引擎”将会加速发力。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战略机遇,发挥交通区位和内陆开放高地优势,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洪流,发挥湖北科教、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创新强省、创业富民。

  李光:湖北高校有大量的科技创新成果,标志性科技发达,这代表了最先进的研究成果,但只有将标志性科技转化为民生科技,才能大大释放创新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力,才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技术创新的源头是市场需求,市场导向的本质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技术创新要不断适应、发现、满足、引导消费者的需求,并打造技术创新利益共同体。

  要努力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集中度。应坚持全面布局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开放引进与自我培育相结合、龙头带动与集群发展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努力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集中度,强化重点发展、特色发展和差异性发展,尽量避免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构化问题。

  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创新巨大潜能

  李光: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湖北做得还不够。一些本地高校、本地专家的科研成果,在省内不被看好或无人承接,最后在外省落地,很快转化为生产力。湖北有“科技十条”、“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新九条”等在走在全国前列的科技新政,但好的政策需要实施落实到位,要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技成果类无形资产处置、科研经费使用、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激励等改革。

  未来5年,湖北科技创新发展空间巨大,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制度创新来创造技术创新环境,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创新巨大潜能。要让创新蔚然成风,必须建立有利于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创新潜能充分释放的体制环境,强化技术创新的市场需求导向,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激发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创新主体活力,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更加浓厚。

  张忠家:湖北是科教大省,科教人才众多,科技实力雄厚,但科教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生产力优势。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人才结构不合理且分布不均衡、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活力不足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不强是主要原因。

  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落实相关科技体制改革政策;要研究改进政府资金支持科技研发的途径和方式,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进一步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切实加强对产权尤其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要形成崇尚创新、容忍失败的氛围,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以解除创新者失败的后顾之忧。

  袁志明:以中科院武汉分院为代表的一批在鄂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要率先融入湖北科技创新体系中,积极发挥其原始创新实力的优势,围绕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基础研究领域开展前瞻性的原始创新研究,强化湖北省科技创新资源原始积累。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创新文化,通过给予政策支持、项目扶持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企业在创新领域的积极性,让企业成为应用创新“大本营”,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

  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规范市场行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尊重并用好市场规律,充分发挥技术育成和孵化中心等平台的重要作用,引导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在鄂转移转化,促进科技创新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湖北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