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贫困地区离喝上好水还有多远
2016-01-04 07:54:00
 原标题:贫困地区离喝上好水还有多远

  这是山西省左云县庙湾镇秦家山村村民用来拉水的桶(2015年1月21日摄)。每隔半个月,拉水车来到村口后,村民要自己想办法将水运回家里。新华社记者孙亮全摄

  在城市中,水唾手可得;但在有些贫困地区,喝上一口干净水可能是乡亲们一生的愿望。日前,新华社记者走访安徽、山西、河北等地的贫困地区了解到,喝水仍是当地的头等难事:水改多年仍然有三成群众喝不上干净水,一部分已经建成的安全饮水工程却因故闲置,同时相关人才匮乏,群众吃水没有可心的把关人。

  任务繁重

  三成以上群众仍喝不上安全水

  安徽省阜南县童楼村是淮河沿线的一个小村子。虽然靠近大江大河,但“一旦下暴雨或者淮河有大水,井水就会很浑浊,颜色发黄。”童楼村村民童静说,在平常日子里,烧几次水后壶底都会产生厚厚的水垢,让人看着心里不舒服。无奈下,一些人狠心买一台小型净水器。但是,大部分村民不得不靠这浑水洗衣做饭。

  吃水难,在皖北地区是个普遍问题,其中以阜阳、亳州、宿州等地较为突出。

  阜阳市水务局局长李磊说,由于阜阳市农村人口占比较大,目前仍有350多万农民还不能用上安全放心水,占到全市总人口的三成以上。“政府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全部解决剩余人口的农村安全饮用水问题。”李磊说,但由于资金筹集压力很大,“希望能考虑到沿淮贫困地区的特殊性,加大资金投入,减少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要求。”

  工程闲置

  约上亿资金起不到作用

  日前,在山西省南部一座乡镇集中供水站,记者看到,供水站的院子冷冷清清,大门已经生锈,并且其中一扇半倒在地上。

  供水站站长郭建宏介绍说,这家供水站连同全乡的输水管道,是由国家拨付资金和村民自筹资金总共投资七八百万元建成的。2007年开始供水站为周边16个村子供水,然而2012年起由于村民欠费,其中15个村子已经停止供水。

  供水站所在村村支部书记原秋虎介绍说,当地村民收入不高,还不习惯交钱喝水,久而久之欠下大笔债务。现在,村民打了一口深水井,继续喝含氟量超标的水。

  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2015年曾对全省地方病区域的改水工程进行调查,参与调查的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业务办主任王正辉说:“以目前改水工程的投资来看,保守估计不能正常使用的改水工程涉及资金上亿元。”

  河北省也面临同样的情况。1983年和2001年,河北承德县水务部门在当地多次实施扬水、雨水集蓄等饮水工程,工程在竣工后几年内发挥了较好作用。但是,由于近些年承德气候干旱,有效降水量少,加之部分村庄后期管理不善,自行拆除集雨设施等原因,当地集雨工程利用率不高,也出现设施闲置的情况。

  人才匮乏

  检煤的来验水 培训7天就上岗

  记者调研发现,贫困地区饮水安全还面临着相关技术人员匮乏的问题,事关群众身体安全的饮水缺乏高素质的把关人。

  在山西省临县,县里检测水质的技术人员只有3人,根本无力承担繁重的水质安全任务。

  更重要的是,技术人员素质不过硬。山西北部某县自来水公司负责人介绍,当地供水水质化验曾长期空白。2014年3月才开始建设水质化验室,然而条件十分简陋。

  在仅10平方米的检验室内,化验员安丽霞对记者说,自己毕业于当地农校的煤质化验专业,原来负责收水费。“自来水公司里没人学过水质检验,我的专业算是最接近的,就把我调到检验室了。”专业不对口,岗前培训同样缺失。安丽霞说,自己唯一接受的培训是卖设备的商家讲解如何操作仪器,“商家培训了7天,我就上岗了。”(新华社记者王井怀、程士华、巩志宏)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