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松
2015年年终,借势“互联网+”的东风,商丘祥发种植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纯红薯粉条着实火了一把。
“订单来自全国各地,每天销售200多箱!”2015年12月31日,尝到电子商务甜头的祥发合作社理事长李法祥喜滋滋地说。
李法祥原是商丘市睢阳区供销社职工,2008年退休后,回到睢阳区路河镇熊楼村,与6名村民联手组建农民合作社,大面积种植红薯,并加工红薯粉条和粉皮。
祥发合作社成立后,不仅与社员签订种植合同,以最低保护价组织收购红薯,还优先招用熊楼村社员到合作社生产车间打工,再拿一份工资。“社员每亩地每年收入达4000元左右。”李法祥说。
由于祥发合作社坚持生产纯天然、无公害红薯粉条,产品供不应求。最近几年,祥发合作社不仅建设了红薯保鲜库,还通过“合作社+农户+基地+品牌”的经营模式,扩大了加工基地规模。目前合作社加工基地发展到3万多亩,年生产纯红薯粉条、粉皮1000余吨,产值突破1000万元,带动河南、安徽、山东等地的5000多农户致富。
2015年10月份开始,李法祥陆续与北京、郑州和深圳的几家农产品电商签约,让合作社的产品走出商丘,卖到了全国各地。
前不久,深圳一家农业外贸公司“相中”合作社的产品,双方达成合作意向,计划从明年开始,把红薯粉条出口到德国。
“未来五年,我们准备把合作社发展成种、养、加工一体化的集团化公司。”李法祥说。③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