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12月26日电(记者张钦)打开大数据库,一张可视化的扶贫地图出现在眼前;进入分析模块,输入关键词,图文并茂的数据分析很快生成;每一户人的收入来源、致贫原因,对应的帮扶措施和扶贫进展,一览无余……
这样“高大上”的场景,是甘肃省正在为贫困角落的穷人们做的一件大事:精准扶贫大数据库。目的是为了提高扶贫的精准度,实现“智慧扶贫”,推动“真扶贫,扶真贫”落地。
从今年6月11日起,甘肃省投入了10万余干部上山下乡,走访全省101万余户家庭,实地摸清贫困人口的“家底”、收入来源、大额支出、致贫原因。数据细分,涉及路、水、电、房、产业、技能、婚、灾、病、学等多个支项,仅致贫原因就有13项。而走访的这101万余户贫困家庭,占全省农户的近20%。
在此基础上,一个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正在形成。平台利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技术,对精准扶贫大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省、市、县、乡和各级政府部门实现贫困户和扶贫信息的共享。
人力、物力投入这么大,广大基层干部如此辛苦,甘肃为什么要不惜代价建设一个扶贫攻坚的大数据库?甘肃省扶贫办副主任王海明说,这是为精准扶贫发射一颗导航“卫星”,用制度消除扶贫不精准的可能性。
曾几何时,扶贫攻坚对谁是“穷人”,为什么穷,并不十分清楚。在甘肃,精准扶贫大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也是一次省情再认识的过程。寻找穷人、剖析贫困、“打捞沉默的声音”,成为一项制度安排。
走进陇南市礼县中坝镇的黑池庙村委会,全村150多户中的91户贫困户公示上墙。今年下半年以来,县、乡干部三天两头往村里跑。全村的贫困户严格按照群众申请、小组评议、村民代表大会评选、公示等程序倒排序逐一认定。
“我是本村人,原以为村里情况我很清楚,但参加了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建设的入户调查之后,才知道过去只是凭印象,现在才是‘刷新’认识。”村支书冯宝仓说。
有了大数据库,只要数据采集扎实,数据即时更新,就能按户生成“扶贫需求清单”,因户施策、扶持措施精准就成为可能。
“今年是三喜临门。”通渭县马营镇回岔村52岁的张雄如告诉记者,今年他家接连享受到危房改造、肉牛养殖产业扶持、农村人饮安全自来水入户等三项扶持,了却了他10多年来的心愿。而这三项扶持正是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建成后,根据张雄如家的致贫原因,精准对接的。王海明说,这就好比过去是炮兵人工校准,现在是导弹“精确制导”。
据甘肃省扶贫办介绍,精准扶贫大数据库一旦建成,随着更多数据资源的整合与运用,扶贫手段将更丰富,也有利于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
今年,甘肃省卫计委利用自身掌握的新农合报销数据,做了一次数据发掘,结果发现识别出8万多名因病返贫人员及其负债情况,并筛查出因病返贫的高发、多发病种,全省已启动“健康扶贫”,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干预。
今后,甘肃省的精准扶贫大数据库的数据来源,不仅是来自基层采集,还将与公安、民政、水利、税务等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目前,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库仍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和不断完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