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帆)在近日召开的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表彰座谈会上,天津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武清分公司和宝坻区广播电视台因在农村广电网络“村村通”建设方面的突出成绩荣获“双服务”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不等不靠自建“农网”
天津广电网络武清分公司成立10年来,始终以面向基层、服务农村为使命,从建网到管网,一张“农网”绘出了武清农村的新貌,也绘出了武清广电网络人立志扎根农村、真诚服务农民的执着追求和骄人业绩。
作为农业大区,武清区有29个乡镇街道,741个行政村。各村镇居住格局属分散型,造成有线电视网络敷设成本高、维护成本大,“村村通”工程始终没能规模启动。自2005年广电网络武清分公司成立以来,分公司以“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的理念,把服务“三农”作为公司发展的使命,不等不靠,启动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
建设初期,武清分公司员工不足百人,随着农网施工工作量的加大,大部分城网的维修人员被调派至乡镇协助工程建设。当年42岁的罗立新,在分公司组织转岗技术培训活动时主动报名,用她的话说:“做好城网的维修安装,也是为农网的早一天建成作贡献,这样的工作,我愿意做。”在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到2007年底,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武清区全区有线电视骨干网络建设,实现了光缆“村村通”。
为保障设施畅通,他们在“管网”方面也下足功夫,做到小故障不过天、大故障不过夜。2012年7月21日,武清区普降特大暴雨,造成区内30余个村街有线电视传输设备损毁。当时负责崔黄口镇维修工作的杨兴和是一位还有两年就到退休年龄的老员工,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第一时间赶到了维修点,和另外一名维修员连续奋战了16个小时,完成了30个放大器的维修、调试以及500米线路、上百个分支器的更换。
此外,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用户需求,分公司在对农网实行维修维护、网格化管理的同时,于2014年底专门成立了主动上门找问题、解决问题的“农网流动服务站”。通过走村入户,流动服务站不仅满足了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办理有线电视业务的需要,更使广电网络与广大农村用户的联系更紧密,心也贴得更近了。
着眼需求打造“文化乐园”
宝坻区是天津市的涉农区县之一,作为全区唯一的主流媒体,天津市宝坻区广播电视台始终着力制作贴近农村生产生活、具有地方特色的广播电视栏目,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已成长为丰富当地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为民服务的主阵地。
宝坻区有765个行政村,有些村子地理位置偏僻,时常会有信号差、图像模糊的情况发生。2011年,宝坻区克服困难开始实施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共投资1.38亿元,实现了全区所有行政村12万户全覆盖。为了让这一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他们实施了一系列便民优惠服务措施,还对伤残人家庭、低保户等免费赠送或半价安装有线电视高清机顶盒。目前,宝坻有线电视数字高清网络已经全面覆盖,全区近八成农户可享受数字高清网络服务。
为了让节目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宝坻区广播电视台瞄准百姓需求精心策划推出了多个自办节目。《开心双休日》和《文化大院》是宝坻区广播电视台两档文艺类“姊妹节目”。宝坻是评剧的热土,《开心双休日》瞄准这一特点,主打百姓评剧选秀;《文化大院》主打百姓喜闻乐见的主流歌曲选秀。2001年开播以来,《开心双休日》累计播出300余期,先后有宝坻及北京、河北的近30个区县、2000余名评剧爱好者参与到节目中来,带动了大大小小近300个群众评剧队伍,对弘扬评剧艺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改善乡村社会风气发挥了积极作用。以栏目为依托,宝坻区广播电视台成功举办了五届评剧擂台赛、两届“宝坻杯”环渤海青年演员评剧电视大赛,还策划组织了《快乐戏园宝坻演唱会》《相约宝坻演唱会》《央视戏曲频道走进戏乡宝坻》等30多场大型电视综艺活动,在中央电视台及多家地方台播出,扩大了宝坻和宝坻评剧的影响力。
《文化大院》开办于2004年,是名副其实的百姓舞台。节目立足宝坻,面向京津冀,坚持把舞台搭到基层,以乡村、社区为演出场地。参赛选手来自农村,现场面对面地为农村群众演唱,现场接受大家的评判。节目已先后拍摄280余场,有近20万名观众参与现场活动,收视人群遍及宝坻和周边24个区县,受到群众普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