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杨曦东 通讯员 施维 欧昌盛)12月21日,贵州省政协出台《政协贵州省委员会关于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献计出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动员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积极投身贵州的大扶贫战略行动中。
近年来,贵州省政协倾情助力全省扶贫开发大业。助力扶贫成为省政协履职重点;省政协领导带头参与的集团帮扶工作,产生了示范和带动效应;省政协不断加大智力支边工作力度,深入持续开展支边活动。
省政协紧紧围绕贵州省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向党委、政府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2013年,省政协举办推进民族地区“四化同步”建设座谈会,2014年视察地区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情况,为推动贵州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今年9月24日,以“促进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加快同步小康建设步伐”为主题的省政协常委会议召开,与会常委提出的“扶贫政策应分级精确制定,政策的落实也要做到精准”、“建立‘即贫及扶’动态扶贫模式”等建议得到与会相关部门认可。常务副省长和分管“三农”工作的副省长率13个厅局负责人,到会听取了常委们的意见建议。省政协对农村劳动力现状的分析、对地区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建议等,为贵州省委、省政府开展扶贫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根据统一部署,2013年起,省政协领导同志分别牵头对黎平、六枝、岑巩、镇宁、榕江、锦屏、松桃、习水、安龙、沿河、大方等扶贫开发重点县进行集团帮扶。在集团帮扶工作中,省政协主席王富玉等多次到各自负责联系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定点扶贫乡开展调研,走访慰问困难群众,了解基层情况。通过调研和走访,找准了致贫的原因,开好了拔除“穷根”的“药方子”。省政协领导带头参与的集团帮扶工作,产生了示范和带动效应,目前,全省各级政协干部也纷纷奔赴贫困山村,为贫困地区带去发展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激发各地群众争相奔小康的信心、决心和勇气。
扶贫先扶智,扎实推进教育、医疗、农技、科普等传统智力支边活动是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一项长久工程。
脚尧村曾经是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村寨。在省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组织的全力支持下,脚尧村利用丰富的牧草资源,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和以金秋梨为主的果树产业、以福鼎大白茶为主的茶叶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经过30年的努力,智力支边在脚尧结出了丰盛的果实,2014年底全村建成茶园2363亩,茶叶加工厂3个,产值达到460多万元,茶叶收入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60%以上,还建成投产梨园1200亩,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4470元。
这只是智力支边工作取得成果的一个缩影。围绕这项润物“无声”的工作,2015年,贵州省政协系统共联系组织各类专家及政协委员1505人次参加智力支边活动,完成各类支边项目239个,培训各级各类人员29554人次,引进资金物资近4亿元,助建学校及教学点30个,助建乡镇村卫生院(室)10个,建立支边联系点20个。
“十二五”以来,贵州省减贫、脱贫成效显著,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149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623万人。然而,脱贫攻坚仍然是贵州“十三五”时期的首要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今后五年是贵州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胜时期,省政协责无旁贷。全省各级政协要发挥好智力密集、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等优势,积极为落实精准扶贫基本方略、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凝心聚力、出谋献策。”贵州省政协主席王富玉在近期召开的省政协党组会上说。
本报讯(记者 常歌 特约通讯员 张海容)“要充分认识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结合我们政协工作的实际,围绕脱贫攻坚建言献策,凝聚共识。这是重中之重的一件大事,自治区政协人人有责,人人有份。”12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任亚平在自治区政协党组(扩大)会议上发出号召。会议就深化自治区政协“一对一”联系贫困旗县和帮扶贫困嘎查工作进一步做出安排部署。
太仆寺旗位于锡林郭勒盟,是该盟面积最小,人口最多,生态恶化,贫困面大,基础薄弱的贫困旗。为了实现心中有数,任亚平深入该旗多个嘎查党支部和农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调研各嘎查扶贫项目投入、农牧业生产承包、集体经济发展、金融扶贫贷款和农牧民收入等情况,找准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规划,明确产业发展重点。
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旗县工作,是内蒙古自治区2013年确定的扶贫攻坚战重要举措。由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的38名省级领导干部采取“一对一”方式,联系全区31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旗县和7个自治区扶贫工作重点旗县,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乌拉特前旗是自治区48个革命老区旗县之一,属自治区级贫困旗。2.4万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都在3000元以下。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郑福田与乌拉特前旗“结对子”后,协调争取到肉羊养殖整村推进示范项目,“项目投资不大,效果却很明显。实施后可实现400户低收入贫困户的脱贫增收。”郑福田信心满满地说,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重点扶持低收入贫困户,配套建设棚圈、活动场所、储草棚、粪污处理池。
阿左旗、开鲁县、清水河县……围绕高效种养业组织实施的“整村推进”成效初显。
兴安盟科右前旗归流河镇北光荣嘎查是自治区政协办公厅的定点帮扶点。在办公厅帮助下,村民们养殖小尾寒羊增加了收入,通过危房改造改善了生活条件,还建起了嘎查医务室、文化室和幼儿园,贫困面貌大为改观。
“扶贫工作与自治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目标相一致。我们在联系敖汉旗时,注重两项工作结合,合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并突出打造文化特色。”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陈羽颇有心得地说。“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推行极大地促进了扶贫攻坚工作。”联系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常海说。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目标是缩小城乡二元差距、推动农村牧区公共服务建设均等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把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升到新水平,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是扶贫攻坚的“重大战役”。各地把“十个全覆盖”工程和农村牧区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又与“精准扶贫”的理念契合。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梁铁城联系的开鲁县按照自治区建设“五大基地”发展定位,从实际出发,立足资源建基地,依托基地抓龙头,围绕多元促集聚,一二三产融合互动,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开鲁县积极打造玉米生物科技、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新型能源“三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从“脱贫”走向“致富”。
在自治区政协党组(扩大)会议上,与会省政协领导认为,当前贫困人口的分布,逐步从全局性的“面”向“带”,再向“点”的形态转变,脱贫攻坚呈现点面结合、贫富不均、结构性不平衡的特征。面对越来越难啃的“硬骨头”,实施区域发展和精准到户的双轮驱动的扶贫战略,不断扩大金融扶贫工程的覆盖面,是现阶段脱贫攻坚的主基调。任亚平指出,自治区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掌握扶贫开发工作的方略、目标、举措,有力出力、有智献智,通过专题协商、调研视察、提案信息等多种履职形式,为自治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共识,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