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治理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同根同源
2015-12-24 04:36:00
 原标题:治理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同根同源

  应对频频来袭的霾,是不是只能等风来?

  在近日由中国科普研究所主办的“TALK科学—2015年度科技热点追问”活动上,中国气象局研究员朱定真认为,虽然在这个季节,雾霾的消散只能等风来。但“人努力”可以降低它的频次和毒性。

  据朱定真介绍,在污染物正常排放的状况下,大气的扩散条件主要依靠垂直流动(对流)和水平运动(风)。但由于秋冬季热力条件不好,对流变弱,这个季节增加大气扩散条件“只有等风来”。

  为什么最近霾的频次变多了?朱定真指出,这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这与全球气候变暖有一定关系。他解释说,“就如同水要从高处流向低处,如果落差减小,流速就会减弱。气候变暖造成南北温差减小,而风是靠气压差形成的,就导致极地冷空气不容易大举南下,静稳天气增加,形成雾和霾的天气频率增加。”

  观测资料也证明了这个变化。据悉,从北京1981年到2013年的大风日对比图可以明显看到,大风日在明显减少,风速也在减小。

  另一方面,降水变少也与霾频次变多有关。数据显示,近50年来,全国降水日数减少了10%,导致对沉降物的刷洗作用减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雾霾的多发。

  同时,现在生产生活造成温室气体增多,也加剧了霾的产生。

  朱定真认为,应对雾霾,“人努力”依旧要胜于“天帮忙”。但霾的治理一方面需要有决心,需要讲科学;另一方面也“需要耐心”。

  巴黎气候大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曾指出,“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治理大气污染是同根同源。”对此,朱定真深表赞同。

  “温室气体在空中滞留时间最长可达一两百年,这意味着过去百年的排放现在还在影响着我们,而现在的排放还会影响百年。所以,全球应对气候变暖,就是要压住这种发展趋势,但要意识到,在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趋势还会持续。”朱定真说,治霾的过程“与应对气候变化是一致的”,治霾“也需要耐心”。

  此外,对于近期采取的红色预警措施,朱定真认为这就是科学调度的重要体现。“红色预警并不是在浓度达到最高时才发布,而是在可能达到高浓度之前。通过人为的干预,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人民政协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