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是指利用信贷手段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及实践。我国的绿色信贷与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银行业社会环境责任”等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都是国家通过恰当的规制性政策和监管措施来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自愿承担和履行更多社会环境责任。
发展绿色信贷,无论对商业银行自身还是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为企业和社会大众提供服务的同时,又经营信用、传导政策、调配资源,在承担社会责任、优化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防范社会风险方面担负越来越重要的责任。从国际金融业发展来看,对社会和环境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已成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社会责任;金融机构改变单一强调对股东负责的理念,主动履行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已成为一个全球性趋势。
我国绿色信贷政策于2007年7月正式启动,目前已成为一项十分活跃的环境经济政策,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市场手段。从实践来看,绿色信贷具有优化资源配置、防控环境风险、引导企业行为三大功能。绿色信贷政策通常利用贷款品种、期限、利率和额度等手段支持环保、节能项目或企业,同时对违反环保、节能等方面法律法规的项目或企业采取停贷、缓贷甚至收回贷款等处罚措施。如果借款人不愿或不能遵守“赤道原则”(国际公认的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金融行业基准)所提出的社会和环境政策,银行就会拒绝为其项目提供贷款。
以绿色信贷为核心的绿色金融是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绿色信贷支持绿色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的必然选择。发展绿色信贷,关键在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金融资源配置激励机制与财税、产业、价格等宏观调控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更多资本、资源投向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商业银行应树立更好履行社会环境责任的理念,坚持以绿色信贷理念指引信贷经营行为,完善绿色信贷机制,构建绿色信贷管理体系,完善绿色信贷组织体系,培育绿色信贷文化。在绿色信贷的具体举措上,商业银行可将企业履行环保责任情况作为授信基本前提条件,对贷款项目和贷款企业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实行企业环保名单管理,视企业生产经营对环境造成的不同影响,给予其不同的信贷政策;寻找绿色信贷新利润增长点,积极改善和创新节能环保领域的金融服务,推动实现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共赢。
目前,我国节能减排工作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成本较高,难以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工作,支持绿色发展,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经济手段。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应通过实施财政与税收优惠政策,提升商业银行促进绿色发展的资金保障能力;通过监管政策和信贷政策,引导和推动绿色信贷业务发展,如允许商业银行发行绿色债券,为绿色信贷提供较长期限、较低成本的资金来源;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压低污染项目的回报率,引导企业投资预期,并通过信息披露和法律等手段强化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
(作者为贵州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22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