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我国首条中低速磁浮线“冲刺”试运行
2015-12-21 06:35:37
 

  全长18.55公里,连接长沙火车南站至长沙黄花机场,实现空铁联运

测试中的长沙磁浮列车。湖南日报记者 徐行 摄

  湖南日报12月20日讯(本报前方报道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长沙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示范线(以下简称“长沙磁浮快线”),在12月18日的最高速度测试中跑出了每小时103公里,为下一步试运行打下坚实基础。记者今天获悉,该项目接下来的试运行获得成功后,将成为我国首条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示范线、世界上最长的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线。

  中低速磁浮技术利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电磁原理,让车辆悬浮起来,然后利用电磁力引导推动列车前行,具有低噪音、无污染、占地少、投资省、安全可靠、适应性强等特点或优势。据权威部门检测,噪音、辐射等相关指标远低于国家规范。

  长沙磁浮快线作为湖南省委、省政府自主创新的“首台套”工程,设计最高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于2014年5月16日开工建设。起于长沙火车南站东广场北侧,沿劳动路、黄兴大道、机场高速敷设,止于黄花机场,全长约18.55公里,全程高架。全线设磁浮高铁站、磁浮榔梨站和磁浮机场站3座车站,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一处,所用磁浮列车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制造。

  长沙磁浮快线是湖南省政府PPP融资模式的新探索,由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基础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湖南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湖南磁浮交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这一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各方优势。

  在业界看来,长沙磁浮快线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磁浮技术走在前列、促进中低速磁浮产业发展、构建中部地区“空铁联运”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展示湖南人敢为人先的精神。(本报今日起推出长沙磁浮快线系列报道,首篇见今日2版)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湖南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