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靶向发力再攻坚
2015-12-21 06:15:37
 

  湖北日报讯 记者唐宜贵 郑延 通讯员杜强 肖鹏程 易石轩

  近日,宜昌举行扶贫攻坚精准脱贫工作推进会,公开曝光17个扶贫措施不力的单位,推广6个单位的精准扶贫经验。

  极贫重扶,万众一心挖穷山

  “山大人又稀,山山像屋脊,中间三条溪,三坪一烧箕。”一句顺口溜,道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璞岭村恶劣自然条件。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仅2000多元,其中,227个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

  县委书记赵吉雄联村,县扶贫办驻村,组成30多人脱贫攻坚专班,历时一个多月调查,找准了穷根,找到了脱贫良方。

  调查发现,227个贫困户中,55%的人因病残致贫,11%的人缺技术致贫,19%的人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致贫。缺少基础设施、缺乏主导产业、缺少致富信息,雪上加霜。

  县扶贫办主任王晓林介绍,通过整合资金,从改善建设基础设施入手,硬化、新修、维修公路49.2公里,建设电力设施和农村饮水工程;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实施“四个3000”工程,集约发展种植业,即:3000亩药材、3000亩茶园、3000亩果树、3000亩草场;围绕“双万”目标,发展生态畜牧养殖业,到2017年,力争年出栏生猪1万头,规模发展山羊1万只。同时,新建200亩种苗繁育基地、1个250吨干茶加工厂,带动璞岭村彻底脱贫。

  像璞岭村一样,宜昌在全市调查摸排了30个特困村,作为极贫重扶对象,采取一个市级领导联系一个特困村,引导各方力量,为每村整合1000万元资金,集中解决饮水、交通、住房、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五大突出难题。同时,通过村企共建、大户带动等方式,引导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办法,精准扶持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产业。

  目前,宜昌已有430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将生产基地放到特困村,6470户贫困农户直接受益。

  “要完善精准措施,创新破题路径,强化责任担当。”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表示,坚决完成宜昌在全省率先脱贫、率先全面小康的目标任务。

  整村推进,集团发力再攻坚

  九畹溪镇石柱村,秭归唯一的土家族村。

  因为没有道路,缺少产业,石柱村745户2232人,在册特贫困户高达178户502人。

  这里有一首民谣:“石柱路不通,藏在大山中;想要走出来,须练脚板功;男人娶媳难,女儿嫁外冲”。

  县扶贫办主任王功高说,这样的贫困现状,没有特殊有效的办法,想脱贫,难!

  秭归创新实施“1119”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即由1名县领导挂帅,1个队长单位牵头,1家规模企业与贫困村开展“村企共建”,9个县直单位结对帮扶1个贫困村,每年轮换一次,实行集团帮扶。

  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村里走出去的企业家向长双,投资1100万元新建一座茶叶加工厂,并成立合作社。700多户茶农建成3000多亩茶园,带动周边3个村建成5000多亩茶园。道路通达,产业成形,收入增加,石柱村很快发生了变化。

  “这种改变以往‘大水漫灌’的形式,让扶贫的资源更加集中。”市扶贫办主任吕林说,宜昌正推广整村推进模式,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扶贫。目前已有86个村整村推进,共落实资金2.9亿元、项目215个、发展种植业9.09万亩。

  精准施策,四大战场挂图作战

  “宜昌精准扶贫地图”挂在宜昌各个职能部门和各级扶贫指挥机关最显眼处。

  地图上用不同颜色标注“四大战场”:第一战场为秭归、长阳、五峰三个重点贫困县;第二战场为远安、兴山两个山区贫困县;第三战场为宜都、枝江、当阳、夷陵区四个县市区;第四战场为点军区。

  “我们正以会战之势,打好四大战役攻坚战。”吕林说,对于三个重点贫困县,支持五峰发展飞地事业,长阳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和民生工程,秭归建设翻坝物流产业园;对兴山、远安两个山区贫困县,立足于基础设施改善、特色产业发展;对第三战场,主要是插花地区的极贫重扶;对第四战场,推进大城郊区城乡一体,在点军设立城乡统筹扶贫示范区。

  兴山是山区县,投资5100万元,开展五大惠民工程。去年,兴山1373个低级危房已经全部完成修复,修通170公里水泥路,解决了1.2万人饮水。据兴山扶贫办介绍,今后的目标,是12个贫困村脱贫,解决2.8万人的饮水困难。

  据了解,宜昌正在制定交通、水利、电力、危房、医疗、教育等10个配套的精准扶贫方案,到2017年,宜都、枝江、当阳、夷陵和远安五个插花贫困县率先脱贫;2018年,秭归、长阳、五峰脱贫摘帽,兴山、点军完成脱贫任务,实现全市整体脱贫。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湖北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