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成林
12月11日,正值周五,学生一周学习结束放学回家的日子。记者在东方市八所中学、第二中学走访发现,20多辆面包车停在校门外,有的7座面包车内竟然塞了近20名中小学生,一些三轮车上也挤满了学生,且速度飞快。(12月14日《南国都市报》)
身处城市的我们,或许早已习惯了孩子上学车送车接,习惯了校车的干净整洁、方便快捷,但部分农村孩子在上下学的路上却要争先恐后为抢坐“黑车”挤破头。7座的面包车塞了近20名学生,如此“校车”,安全尚且不能保证,整洁舒适又怎敢奢望?事实上,这种现象并非个例,上学路上,黑车当道,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孩子安全就学不容忽视的一大难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道路交通不断改善,农村孩子上学之路本该越来越顺畅、越来越安全,然而,小小面包车塞进20人的不争事实,却显得格外扎眼,让人脸红。
有需求就有市场。学校门口黑车的存在,表面上看,是“黑车”车主为赚取私利的违规营运行为,而实质上折射的却是农村家长们在孩子就学问题上的无奈。当前,城镇化不断推进,教育资源日渐集中,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被迫选择到城区就读。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来说,外出就学的出行成本,是学生家长无法回避的问题。一辆坐7人的面包车与一辆坐20人的面包车,分别意味着什么,家长不会不清楚,但仍然将孩子塞进像沙丁鱼罐头一样的“校车”,其背后该有多少被迫和无奈。
更深一层来看,黑车的大量存在,反映的是学生就学保障的不足。按理,中小学生就学需有校车来保障出行安全,但农村环境的特殊性使校车服务成为一种奢望。就我省而言,农村地区大多较为偏远,且多为山路,学生分布也较分散,连公交车尚且不能实现定点接送,更不要说只为学生服务的校车了。校车运营带来的高昂成本,难免让资源本已紧张的学校望而却步。但环境的恶劣却不能成为政府部门忽略“黑车”存在的理由,事实上,正是由于困难、不易,才更显政府保障服务的弥足珍贵,才更需要政府部门主动担责、积极作为。
让广大乡村孩子安全入学,关系到教育公平,关系到农村的发展。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创新管理方式,切实为农村学生上下学提供安全保障。例如,针对大量“黑车”存在这一既定事实,政府部门可以创新道路交通管理,将符合运营条件的面包车纳入统一管理,与驾驶人及学校等各方面签订安全行车责任状,发放统一车辆标识、标牌,变“黑”为“白”。规范运营的面包车必将成为城乡之间接送学生交通运力的一大补充。再如,基于校车的公益属性,政府部门完全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加大对校车的投入,保障校车的运营。
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变,农村孩子越来越多地向城区集中已是大势所趋,新形势下,如何确保广大农村学生安全上下学,已经成为政府部门无法绕过、不容回避的问题。只有立足实际,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财政的保障作用,切实将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当成重要的民生工作来抓,才能更好地保障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