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南迁的白天鹅选择在密云水库湿地逗留。
传统上在南方生活的楔尾伯劳,如今成为密云水库的留鸟。
南飞的赤麻鸭在密云水库栖息“加油”。
生态改善后,在密云水库越冬的鸟越来越多了。
11月是南飞候鸟过境北京的高峰期。作为天鹅等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北京密云水库湿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到此栖息的候鸟数量逐年增加。
据密云水库候鸟监测站统计,过去10年间,密云水库过境候鸟的总量比2005年增加了2倍多,常见候鸟也从20多种增加到110多种,成为北京重要的候鸟中转站和百鸟乐园。
密云水库北岸有大片湿地,为各种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蓝天碧水间,十几只大天鹅在水面上悠闲游弋,阳光下白色的羽毛跳动着皎洁的光。水库岸边,不老屯镇林业站的王政勇拿着一个墨绿色的望远镜,凝神观望着这个美丽的画面。王政勇介绍说,密云水库是华北地区最大人工湖,水库北岸拥有大片湿地,为各种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灰鹤250只、海鸥32只、白天鹅16只、野鸭360只……观察了许久,王政勇返回镇里,赶紧把数据录入电脑,传给国家林业局。“这几天已经观测到十几拨天鹅啦,比往年这时候数量明显要多。”王政勇说。
10年来,王政勇的观鸟日记密密麻麻写满了十几个本子,来水库栖息的鸟类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20余种到如今的上百种;从1天1000多只,到现在1天最多观测到5000多只。
翻开王政勇的日记本,随着时间推移,新鲜的鸟名也越来越多,不仅有天鹅,还有金雕、黑鹳、白尾海雕等难得一见的鸟儿。
“其中有一种嘴上长胡子、羽毛像芦花鸡的大鸟叫大鸨,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过去密云没有,这几年我年年都能观测到,最多的一次看到12只。而同样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东方白鹳、金雕,也在去年和前年现身,会发出6种叫声的南方鸟楔尾伯劳如今也在这里定了居。”
自发给候鸟送过冬“口粮”,成为燕落村村民的习惯
早晨7点,天刚蒙蒙亮。不老屯镇燕落村渔民李国银、李树生刚从水库打鱼回来。趁着买家还没上门,俩人一前一后,拎着半袋玉米棒,直奔水库边的空地。
“这地方,鸟经常来,有时候天鹅也过来。”李国银从口袋里掏出玉米棒,搓成玉米粒儿,均匀地撒在地上。“早晚没人的时候,它们就会飞过来吃。这点棒粒儿,明天一早儿准没!”
“前天,我在水库上划船的时候还看到一群天鹅呢,有30只!灰鹤、苍鹭、黄头鸭就更多了,数都数不过来!”作为渔民的李国银也是候鸟保护志愿者,这几天水库边来了什么鸟,哪种鸟数量最多,说起来头头是道。
给天鹅等候鸟送“口粮”,已经是燕落村村民五六年来的惯例。全村有一支30多人的候鸟保护队,大部分都是像李国银、李树生这样的渔民。他们在捕鱼的间隙,到水库边巡视,发现有受伤的候鸟就及时向镇林业部门汇报。至于送“口粮”,有撒玉米的,有撒黄豆的。
“这一个冬天,怎么也得消耗掉好几百斤。”李国银说,“这几年各村都知道要保护候鸟,谁也不干伤害鸟的事。碰到有迁徙受伤、飞不动的鸟,咱村民还主动抱回家去治伤、调养呢!”
说起给候鸟治伤,王政勇还想起一件趣事。“前几年,我们这儿陈各庄有一户人家,捡到一只受伤的白天鹅,抱回家好吃好喝伺候,结果喂了一段时间,天鹅胖得飞不起来了!后来送到我们林业站,先给天鹅减肥才放生。”
库区周边环境一天天变绿变美
密云水库周边的环境一天天变绿、变美,山清水秀,鸟儿也就越来越多。以不老屯镇为例,该镇的森林覆盖率已达80.94%,种树、护水成了库区农民的自觉行动。
为保护好首都人民的“大水缸”,密云人民喊出了“保水是第一责任,环境是第一资源”的口号。在保水过程中,密云县关闭了水泥化工以及水库周边铁矿等工业企业300多家。建立了护水、护河、护山、护林、护地、护环境的“六护”机制,形成万人“保水大军”。
2014年,随着丹江口水源地一泓清水奔流北上,密云水库担负起了更加重要的责任,不仅要继续承担集蓄地表水的供水任务,还将承担南水北调来水的调蓄任务。
在各部门全力配合下,密云共开展了20余次专项整治行动,短短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对155米高程以下“押宝地”及库中岛的全面禁种清理。
什么是押宝地?据介绍,由于近年水库水位不断下降,部分土地逐渐露出水面,地处库区周边的农民开始使用这部分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据统计,押宝地总面积大约有10万亩,“种这些地就跟‘押宝’一样,能收一年就赚一年,要是哪年水位上升了,淹了就只能自认倒霉。”村民说。
截至今年春,库区周边的10万亩“押宝地”已全面退耕,恢复土地原状,同时实施库滨带建设,构建水生、湿地、陆生植物相结合的生态保护带。
密云水库湿地已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目前,密云区正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围绕密云水库建设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功能的湿地团,预计恢复和新建湿地3600公顷。“这将为鸟儿提供更加美好的家园。”密云区园林绿化局于庭满说。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14日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