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首届亚洲双年展逾八成为影像装置
2015-12-12 03:56:19
 

  本报广州电(记者陈涛)昨天,广东美术馆室外前广场平添一块百余平方米的稻田,由艺术家原弓带来的这件名为“周公土收藏计划·痕迹”的概念化装置,呈梯田状分布,据介绍,稻田里的土壤取自西周遗址。它想告诉人们,亚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农耕时代。

  当天,以“亚洲时间”为主题的“首届亚洲双年展暨第五届广州三年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共有来自中国、韩国、印度、日本、新加坡、伊拉克、波兰、法国、荷兰、芬兰等17个国家的47组艺术家参展,50件作品涵盖装置、影像、绘画、摄影等多个艺术领域。不过,这个在中国本土首次以“亚洲”命名的艺术双年展,也显示了它的“个性”——逾八成作品为影像、装置,绘画占比不足一成。

  “展览从农耕时代起步,展现亚洲经历城市化,走向后现代和数字化、媒体化的历程,共同构成‘亚洲时间’的维度。”本次展览总策展人、广东美术馆原馆长罗一平介绍,目前欧美国家正主导着艺术双/三年展机制的话语权,国际诸多大型艺术展如威尼斯双年展、光州双年展都是一种“大国际”意识的产物,均以西方艺术观念为中心。基于此,策展团队提出“亚洲时间”概念,就是要以亚洲视野重新校准属于亚洲自己的“时间”。

  在“亚洲时间”里,即便那个常常以“笑脸”示人的明星艺术家岳敏君,这回也玩儿起了装置。他此次带来的是新作品《墨衣》,该作品共使用了一百件白衬衣,以此反映儿时的影像记忆,衬衣上的黑色印记是作者用鞭子蘸着墨汁对白衬衣进行抽打留下的,以此回顾亚洲曾经遭受西方奴役的那段历史。如果没有工作人员的导览,参观者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作者想表达的这层意思。

  除了装置,展厅里另一种最常见的艺术形式当属影像了。香港艺术家梁美萍的《乡关何处》,是一个从2005年至2015年的长期录像装置项目。她由香港出发,及至其他26个亚洲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曼谷、东京、仰光、胡志明市、首尔、金边、马尼拉、乌兰巴托等。艺术家在这些城市近距离跟踪一位城市漫游者无目的地在街上游走,从而通过对个人身影和其城市环境面貌的观察,对自我身份展开追问。本次展览主策展人、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主任张晴介绍,尽管亚洲和非亚洲国家的艺术家们都在现有作品中对亚洲问题有所呈现,但他们依然有着明显的差异。亚洲艺术家的影像作品大多有浓郁的怀旧色彩,如韩国艺术家姜爱兰以影像和照片的形式再现了多位慰安妇的悲惨生活。而西方艺术家所拍的影像,有关注人贩子问题的,还有关注亚洲沦为全球代工厂问题的。

  至于此次为何会有如此高比例的装置、影像作品,本次展览策展人、韩国首尔美术馆馆长金弘姬解释说,相比于传统艺术家,现代艺术家更喜欢新媒体,借助视觉元素,他们更容易直观地表达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思考,但这并不能表示绘画在走向衰落。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4月10日。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