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群言》创刊3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1日讯(记者 苏琳)12月11日上午,民盟中央主办的“《群言》杂志创刊3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群言》编委会顾问张宝文,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陈晓光出席座谈会。
12月11日上午,民盟中央主办的“《群言》杂志创刊3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 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琳摄。
民盟中央领导,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其他民主党派中央等单位出席会议。学术界、教育界、文化界和科技界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群言》编委会主任张平主持座谈会。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群言》创刊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由民主党派主办的第一家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创刊伊始,就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30年来,《群言》始终坚持“知识分子群言堂”特色,恪守发刊词中“要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大话,对新情况、新问题发表新见解”的承诺,关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服务多党合作事业和民盟事业的不断发展,以政治性、学术性兼顾,严肃性、可读性兼备的特点,不降低格调、不趋时媚俗的风格,独秀于期刊之林。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群言》编委会顾问张宝文致辞。 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琳摄。
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30年间,《群言》坚持正面发声,积极建言献策,刊载了一系列具有学术性、可读性、实效性和时代性的文章,形成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品牌栏目,在社会中有赞誉,在读者中有影响,尤其是《专题论坛》自创刊以来从未间断,正如钱伟长所说:“群言兴邦”,栏目紧紧围绕当时国家发展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献计献策,引起广泛关注;《文史漫笔》曾有钟敬文、唐弢、黎澍、季羡林、张岱年、金克木、任继愈、金开诚等撰稿,深受读者喜爱。冰心曾说:“在我书桌上的几十本刊物杂志中,能使我不能释手地从头一篇一直看到末一篇的,只有《群言》。”一位读者来信说:“读《群言》感到非常顺畅亲切,犹如与时代对话,与名家学者交流,与学问家们问道解惑。……许多长者的文章笔力老到,文风雄健,立意并未随时间的流逝而过时,他们谈时事、论世界,摆观点、评弊端,绘百态、树正气,歌善美、贬恶俗,博古通今,情理交融,读来获益匪浅。”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陈晓光出席座谈会。 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琳摄。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而立”之际,《群言》编辑部择30年精华编纂成《群言文丛》。《文丛》较完整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凝结着前辈学人的智慧之思,透散出几代知识分子的文化理想与家国情怀。
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群言》编委会主任张平主持座谈会。 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琳摄。
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群言》扩版增容,创办地方专刊,订阅量创下历史新高,影响日益扩大。“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讨论的多是杂志未来的发展。张宝文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步入关键一程。作为正面宣传阵地中的一分子,作为文化建设主体中的一分子,《群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心力,责无旁贷;作为知识分子立言献策的平台,作为民盟展现参政党风采的窗口,《群言》保持高水准,加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任重道远。他希望《群言》要鲜明生动地弘扬主旋律,自信自强地为改革出力,有声有色地参与和宣传民盟履职工作,积极奋进地保持和提高办刊活力水准。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作者、读者和编者的共同努力下,相信《群言》这座思想和精神的“百花园”将更加“万紫千红总是春”,知识分子的“群言堂”将更加“海纳百川成其大”,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