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红警”过后期盼持久蓝天
2015-12-10 23:11:00
 

  原标题:“红警”过后期盼持久蓝天

  新华网北京12月10日电 题:“红警”过后期盼持久蓝天

  新华社记者李萌、孙琪

  “别带口罩了,今天天儿不错。”出租车司机何斌看到记者习惯性拿出口罩,语气轻松地说。

  10日,北京的雾霾已经散去,大街小巷的色调渐渐明快起来,行人也放慢了脚步,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在刚刚过去的这场雾霾“遭遇战”中,每个人都是“胜利者”,也都付出了很多。

  “虽然现在PM2.5指数100多,但是看到蓝天,就挺满足的。”看着北京“放晴”的蓝天,何斌表达着“重见蓝天”的愉悦,语气中却也透着些许无奈和戏谑。

  12月7日18时,根据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北京市首次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预警标准按照程度分为蓝、黄、橙、红四个等级,其中红色为预警最高级别。红色预警一旦启动,将实施包括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工厂限产停产等强制性的措施,以及中小学、幼儿园停课等建议性的措施。

  在环保部9日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程水源等专家表示,根据模拟测算,本轮空气重污染过程若不采取有效的减排措施,PM2.5浓度很可能比现在监测到的浓度高10%。

  多位参与研判的环保专家表示,红色预警措施对遏制北京市空气质量恶化发挥了作用。8日7时红色预警措施正式实施后的10个小时,各种污染物排放量平均减少了30%。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等专家表示,连日来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其中,8日机动车排放所占比例,从6日的32%下降到了7%。这说明机动车减排措施,对遏制空气质量恶化,产生了积极效果。

  在这一连串减排数据背后,是北京以及河北、天津等地政府和居民的巨大付出。红色预警启动后,地铁、公交变得更加拥挤。据北京市交通委估计,随着全市500多万辆机动车实施单双号限行,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数上升了近200万人。

  在红色预警措施启动30个小时内,北京市停限产企业达到2100家,3500多个工地停止了室外施工,市容环卫部门组织了上万人次上街清扫、洒水。截至9日,河北省保定市也已有20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停限产,各地政府和企业也都付出了巨大经济成本。

  据统计,截至10日12时,京津冀联动执法共出动执法人员9000多人次,对5700多家次的排污单位等进行了检查,发现查处环境污染259起。除了北京及周边地区都在全力以赴“迎战”雾霾,天津共查处问题63起,河北也发现并查处72起。

  相关专家表示,为了赢回持久的蓝天,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彻底战胜雾霾,一方面要继续完善环境执法体系,更严格的执法。同时,地方政府也必须继续顶住压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10日下午,德州市政府因预警能力、采取及时有效措施等方面存在问题,华东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会同山东省环境保护厅约谈德州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山东德州成为首个近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严重雾霾后,因应急响应不力被约谈的城市。

  红色预警解除了,但新一轮的空气污染已经“在路上”。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介绍,根据预测,11日京津冀天气状况会转好,但12至13日还会出现污染过程,雾霾会在周末杀个“回马枪”。

  专家指出,尽管各地治霾效果明显,但大气污染物超过环境承载力的根本矛盾远没有改变。2014年,环保部监测的全国177个城市中,达标城市只有16个。在河北邢台,市区周边有133家大的燃煤企业,形成“工业围城”、“污染围城”局面,不管什么风向,污染物都能扩散到市区。

  河北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工程师张良说:“在当前排放量仍然较大的情况下,不利气象因素对大气质量影响很大。只有逐步降低排放量,抗击气象影响的能力才会越强。并不是停几个企业,空气质量就会好,根本在于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参与采写:乌梦达、崔静、关桂峰、李鲲、刘宝森、巩志宏)

  (来源:新华网)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