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红警”过后,“赢回”持久蓝天还有多远?
2015-12-10 22:30:06
 

  新华网北京12月10日电 新一轮的“雾霾”,北京市首次启动红色预警措施。10日,北京大街小巷的色调也明快起来,行人也放慢了脚步,享受着冬日的阳光,但却也没有过多的喜悦。

  回顾过去几天,北京、河北等多个地区都启动了“红色预警”,每个人都亲历了这场雾霾“遭遇战”,都为之付出了许多。虽然雾霾已经消散,但笼罩在心头的疑问却尚未散尽:赢回那个记忆中持久的蓝天究竟还需要多久?雾霾仍会再来,这一场“战斗”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追问和反思。

  专家:“红警”措施削减30%污染物排放

  10日12时,北京市正式解除首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在过去的50多个小时中,北京经历的雾霾天气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排污企业停产限产等一系列措施,在各级部门督促下被严格执行,北京市以及周边的天津、河北等地区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在环保部9日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程水源等专家表示,根据模拟测算,本轮空气重污染过程若不采取有效的减排措施,PM2.5浓度很可能比现在监测到的浓度高10%。

  多位参与研判的环保专家表示,红色预警措施对遏制北京市空气质量恶化发挥了作用。8日7时红色预警措施正式实施后的10个小时,各种污染物排放量平均减少了30%。

  针对本次空气重污染过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等专家表示,连日来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8日机动车排放所占比例,从6日的32%下降到了7%。这说明机动车减排措施,对遏制空气质量恶化,产生了积极效果。

  在这一连串减排数据背后,是北京以及河北、天津等地政府和居民的巨大付出。红色预警启动后,地铁、公交变得更加拥挤。据北京市交通委估计,随着全市500多万辆机动车实施单双号限行,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数上升了近200万人。

  在红色预警措施启动30个小时内,北京市停限产企业已经达到2100家,3500多个工地停止了室外施工,市容环卫部门组织了上万人次上街清扫、洒水。截至9日,河北省保定市也已有20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停限产,各地政府和企业也都付出了巨大经济成本。

  据统计,截至10日12时,京津冀联动执法共出动执法人员9000多人次,对5700多家次的排污单位等进行了检查,发现查处环境污染259起。除了北京及周边地区都在全力以赴“迎战”雾霾,天津共查处问题63起,河北也发现并查处72起。

  一场“遭遇战”,带来几多思考?

  10日,北京迎来了多日不见的蓝天。天津、河北等地开始相继解除本轮空气重污染过程的应急响应。在付出巨大努力的同时,主要靠“等风来”,原本来势汹汹的雾霾渐渐散去。回顾几天来的经历,这场“遭遇战”也给我们带来许多思考。

  虽然在7日晚发布红色预警通知前,北京市就已经多次召开会议,努力协调部署各个领域应急措施,但首次在雾霾天气启动红色预警,在落实过程中很多情况还是让人措手不及。

  一位教师在朋友圈留言:红色预警启动后,北京市教委把停课通知发给各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区县通知学校,学校通知班主任,班主任通知到各位家长,已是晚上11时,一些学生家长未接电话,8日一早老师还要早早到校,负责安排昨晚未能联系上的学生。

  预警通知发布后,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的具体方案却没有在同一时间公布,一度成为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问题,导致很多居民无法及时改变第二天的行程安排。

  记者在河南采访发现,虽然实施了应急措施,但连日不散的雾霾与群众期待“缓解污染”的心理预期仍然相差较大,全省大部分地区处于重度污染,部分地区仍处于严重污染状态。

  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教授李卫军说,减排需要大区域联动控制。但这次雾霾过程,一些省市并没有实施与北京同样严格的应急举措,导致区域性作用并不明显,反映到群众直观感受上,就会与群众的期待差距明显。

  相关专家指出,虽然不少省市都制定了应对空气重污染的应急预案,但是总体来看还很不完善,标准、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协调。另外在雾霾应对决策过程中也不能仅仅依据监测数据,也应将群众感受作为重要考量,有针对性地调整应对措施。

  虽然北方多个省市都实施了预警措施,但从环保部以及各省市的督查执法结果来看,仍然有一些企业在顶风作案,违法超标排放。同时,也有个别地方政府负责人因为落实预警措施不力被有关部门约谈。

  相关专家表示,当前部分地区的雾霾治理仍然存在执法空白。比如在燃煤污染治理上,济南市区范围内到冬季仍然有40多万吨煤炭散烧,几乎没有除尘脱硫措施,都是低空排放,对大气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但部门监管责任却一直不明确,环保部门也没有相应的处置权。

  “红警”解除了,还要付出多少才能留住蓝天?

  红色预警解除了,但新一轮的空气污染已经在路上。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介绍,根据预测,11日京津冀天气状况会转好,但12日至13日还会出现污染过程,雾霾会在周末杀个回马枪。

  相关专家表示,为了赢回持久的蓝天,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彻底战胜雾霾,一方面要继续完善环境执法体系,更严格地执法。同时,地方政府也必须继续顶住压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环保部监测发现,在北京机动车限行后,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百分比显著减少,但燃煤的贡献百分比却大幅增长。连日督查也发现,散煤污染管控不到位是京津冀等地不少城乡接合部存在的共同问题。北京、天津、河北、河南不少城市城乡接合部区域人口聚集,小烟囱数量多,低空直排,对区域环境影响很大。

  而在严查之下,企业违规超标也仍未停止。10日11时,全国多个城市仍雾霾压顶,根据多地企业自行监测数据发布平台显示,全国有300多家废气重点监控企业超标排放。据记者观察,近一年来,仅国控污染源中,几乎每天都有三四百家企业超标排污。而在上轮雾霾严重的11月30日,这一数字曾达到700多家。

  太原市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李吉生介绍,同呼吸,共命运,但还有企业故意偷排。“一台3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停用脱硫脱硝除尘的设施一天能省20万元,在经济形势不好、企业盈利困难的情况下,可不是小数目。”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一些企业长期超标排污,说明新环保法的种种处罚虽然有效,但还没打痛污染企业。

  专家指出,尽管各地治霾效果明显,但大气污染物超过环境承载力的根本矛盾远没有改变。2014年,环保部监测的全国177个城市中,达标城市只有16个。在河北邢台,市区周边有133家大的燃煤企业,形成“工业围城”、“污染围城”局面,不管什么风向,污染物都能扩散到市区。

  河北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工程师张良说,在当前排放量仍然较大的情况下,不利气象因素对大气质量影响很大。只有逐步降低排放量,抗击气象影响的能力才会越强。并不是停几个企业,空气质量就会好,根本在于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

  霾去霾又来,也在提醒着每个人:抗霾之战远未结束、任重道远。(执笔记者:李萌、乌梦达、王大千;参与记者:崔静、关桂峰、宋晓东、孙琪、李鲲、王井怀、刘宝森、巩志宏、司鸶)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