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脱贫攻坚战再响集结号 重庆如何啃这块“硬骨头”
2015-12-08 20:19:00
 

  原标题:脱贫攻坚战再响集结号 重庆如何啃这块“硬骨头”

  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将不愁吃、不愁穿,过上小康生活啦!这可不是小编吹牛,不信你看——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近日出台,《规定》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

  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

  而《决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了许多实举措、硬政策,归纳起来有六大看点

  1、 贫困县“摘帽不摘政策”;

  2、 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上高中、中职免学杂费;

  3、 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

  4、 加大“互联网+”扶贫;

  5、 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

  6、 国开行、农发行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

  “十二五”期间重庆脱贫成绩喜人 但这块“硬骨头”还要继续啃

  看过了全国脱贫攻坚战形势,我们一起再把镜头对准重庆。

  重庆在“十二五”时期实施的贫困村整村脱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0个贫困村累计投入资金235.8亿元,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大为改善,基本达到“七有四通三解决”的建设标准,实现了整村脱贫。

  成绩确实十分耀眼,不过,重庆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这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

  为啥“最难”?

  难就难在任务重、时间紧,必须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完成现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任务;

  难就难在好扶的已经脱贫,余下的减贫幅度和效益递减;

  难就难在致贫原因更加复杂、贫困问题千差万别,过去“一招管用”、“一举多得”的做法已难奏效;

  难就难在贫困问题与发展问题、生态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相互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通盘谋划、统筹解决。

  数读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形成“1+1+13”政策体系,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市委四届七次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

脱贫攻坚这场战争很艰巨 重庆如何对“贫困”亮剑

  如何打赢

  7月3日至4日,市委书记孙政才主持召开全市扶贫攻坚工作会议,强调打赢扶贫攻坚战,要重点从三个层面去把握:

  一是武陵山和秦巴山两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要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加大“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力度,尽快从整体上改变贫困面貌;

  二是“14+4”个贫困区县,作为脱贫“摘帽”的对象,要把扶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集中力量抓发展、促增收、保民生,尽快实现脱贫目标;

  三是1919个贫困村,作为扶贫攻坚的基础层面,要坚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探索各具特色的脱贫致富路子,尽快实现整村脱贫。

  有啥大招

  11月30日上午,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学习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孙政才强调,要在落实上狠下功夫:

  一要在提高扶贫精准性上加大力度;

  二要在破瓶颈、补短板、谋发展上加大力度;

  三要在调动各方力量上加大力度;

  四要在强化政策保障上加大力度;

  五要在激发内生动力上加大力度。

  孙书记说了,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区县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让重庆无贫困,让人们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这是市委市政府的期待,也是广大人民的心愿。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重庆日报、新华网。(文/白永茂 李倩倩 制图/刘佳雯)

  (来源:华龙网)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华龙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