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河北“绿丝带”:开展公益活动 传承雷锋精神
2015-12-01 17:45:01
 

  新华网石家庄12月1日电(记者郭雅茹)在河北省抚宁区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学习雷锋乐于助人,慰问残疾儿童,捐助贫寒学子,热心环保公益,组织各类公益活动……他们就是抚宁区“绿丝带”公益活动小组。

  说到成立“绿丝带”的初衷,发起人孙汉军说:“2009年,我和城里一个捡破烂的汉子聊天,得知他每天捡破烂是为让上大学和初中的两个女儿完成学业。那时我就想,要是能帮帮他多好,可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只有让更多的人行动起来,才能让爱心传得更远。找到几个朋友商量后,就成立了抚宁‘绿丝带’公益活动小组。”

  小强是“绿丝带”长期资助的一个孩子。小强父母双亡,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全家靠奶奶每天骑自行车到10公里外的县城卖点自家晒的白薯干维持生计。

  “第一次去小强家是在2009年年底,低矮破旧的房子,窗户已经变形,只靠一层塑料布挡风,仅有的几件家具都是70年代的,屋里像冰窖一样,一家人看到我们带去的米、面、油等物品还有捐款,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孙汉军说,“这两年,我们给小强捐了大约3000元钱。2010年,我们通过民政局为小强家争取到5000元贫困补助,并且今后每年民政部门都会给一定补助。小强现在抚宁一中读高一,成绩一直在班里拔尖儿。”

  孙汉军介绍,“绿丝带”没有门槛儿,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但在成为“绿丝带”的正式成员之前,要填写《抚宁绿丝带公益活动小组会员申请表》,经小组审批后才能加入,另外还要参加三次以上公益活动,才能发给正式的会员证。“做公益只靠一时的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持之以恒。注册登记环节让志愿者认识到,志愿者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意味着一种责任。”孙汉军说。

  志愿者崔丽英是一名普通农民,家住距离县城60多公里的石门寨镇。由于没有直达的班车,每次参加小组活动,她都要到市里倒一次班车,用两个多小时赶到活动地点,冬天有时为了赶早班车,天不亮就起床。“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每次活动,除有特殊情况我都参加。”崔丽英说:“以前总觉得献爱心就是捐款,但现在我觉得,做公益,不在有钱没钱,关键是通过我们的行动可以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社会需要的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一点点。”

  “下一步,我们准备进一步规范小组管理,活动也要制定详细计划,同时也欢迎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进来,把雷锋精神传承下去。”谈到今后的打算,孙汉军说。

  一路走下来,小组成员已由2009年4月成立之初的不足10人发展到现在的70余人,共有2000余人次参与了各类社会公益活动。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