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永乐群岛渔民:置身海岛,乐享富足
2015-12-01 08:50:09
 

  ■ 本报记者 刘操

  海水澄碧,天空蔚蓝,气候宜人。时至年底,西沙旅游目的地永乐群岛迎来了最受游客追捧的季节。鸭公岛居委会主任叶兴彬最近很忙,一边忙着接待椰香公主号邮轮纷至沓来的游客,一边准备着手完成一年的工作总结。“还真不缺素材,绕着岛礁走上一圈就知道该写什么了。”叶兴彬说,这一年鸭公岛又是一番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配上了电视机,丰富了精神生活,岛上的水、电供应设备运转解决了困扰岛礁多年的“水电”难题……

  不仅仅在鸭公岛,随着永乐群岛各个岛礁上一批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昔日的荒凉面貌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与此同时,西沙旅游的逐步开放,珍珠养殖企业的进驻,靓丽的永乐群岛上大批渔民实现转产转业,渔民们的幸福梦想逐渐照进了现实。

  乐在生活:

  有电视看有网络用

  “挨家挨户都装上了电视机,我们还有了7台空调。”在叶兴彬看来,2015年鸭公岛上最大的变化是安装了太阳能发电机、“户户通”直播电视卫星接收设备。年驻岛时间超过200天的鸭公岛渔民冯觉涛觉得:“现在很多电视节目都可以收看了,海鲜也有了储存条件,所以现在大部分时间留在鸭公岛上。”

  今年9月,叶兴彬带领渔民试着用泡沫箱种植新鲜的木瓜、冬瓜,获得成功。“既为岛礁增绿,又解决蔬菜自给自足问题,还可以满足上岛游客渔家乐的需求。”如今,叶兴彬又选好了地,准备运来更多的泥土,试验空心菜、地瓜叶、萝卜苗的种植。

  距鸭公岛不远的晋卿岛同样发生了喜人变化。不仅渔民各家各户门前有了翠绿的植被遮阳,不久前在岛礁上试种的荔枝、龙眼等果树也长势喜人。覆盖全岛的无线WIFI,使这座海岛与网络世界无缝对接,夜幕降临时,渔民们掏出手机,专注地上网看视频,让人忘了正置身遥远海岛。

  乐在增收:

  主业从打渔变为渔家乐

  “椰香公主”号邮轮开通三沙旅游航线至今已有2年多时间,旅客人数已过万。“一票难求”四字可谓概括了这条线路的火热程度。

  在鸭公岛,小岛上的渔家乐特别受欢迎,渔民打来的龙虾、石斑、红口螺没等运走就被游客一扫而光。

  “来三沙的游客越来越多,一个摊位的海产品一个月就能卖几千元钱,渔家乐也能赚钱。”鸭公岛渔民杨开琼说,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让他现在“主业是渔家乐,副业是打渔”。

  利用“椰香公主”号开通契机,引导渔民开发新旅游产品和服务项目,采用“政府主导、渔民参与”的模式,渔民创办渔家乐的同时,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房屋建造和配套设施建设。

  乐在未来:

  项目落户,渔民致富有望

  永乐群岛的变化才刚刚开始。如今,晋卿岛渔民定居点已开工建设,这让常年住在由黑色防雨布围绕的低矮木屋里的渔民们有了期望。永乐群岛工委管委会副主任郭勇说,今年内,晋卿岛、甘泉岛环岛路项目以及5个岛礁的1500吨级简易码头工程要陆续启动建设,随着这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渔民的生活将得到更大的改善。

  在羚羊礁,闯海20多年的渔民黄耀坚望着礁盘防洪楼打好坚实的地基,笑逐颜开。这是他日夜期盼的幸福时刻,随着三沙设市以来,海水淡化器、太阳能发电板相继安装成功,通讯信号的全覆盖。黄耀坚对现在的岛上生活越来越满意。他说:“家在岛礁,生活不比别处差。”

  1998年开始,黄耀坚就在羚羊礁附近海域抓鱼捞螺。过往艰辛的生活让黄耀坚感慨万分。“淡水只能靠过往的潭门渔船补给,或者收集一些雨水。因为异常珍贵,渔民们基本都用作饮用水了,哪里舍得洗澡、洗衣服。电虽然有柴油发电机,但用柴油机发电噪音大,连觉都睡不安稳,而且柴油贵,我们都不舍得用。”

  如今,永乐工委首个渔民合作社经营项目就“落户”羚羊礁,95名渔民合股参与在羚羊礁养殖珍珠和底播养殖。“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对未来也多了新的盼头。”黄耀坚笑着说。

  “政府主导、企业投资、渔民受益的经营模式,可解决60多名渔民就业,渔民一天的收入可以达到500元。”郭勇说,项目以底播养殖为基础,结合三沙旅游,未来拟建成一个集底播养殖珍珠、海参、鱼苗、虾苗和贝苗为一体的观光形式养殖休闲基地。项目投产后,可年生产珍珠贝20万粒,产值3000万元;年生产海参200万条,产值2000万元。

  (本报永兴岛11月30日电)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海南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