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家住乌当区水田镇三江村的倪家惠像往常一样,来到德宏实业有限公司,和其他20名同村人把公司生产好的水杯装箱放整齐。
“以前,都是干农活,后来,村子里建了炼铁厂,开始在厂子里打工,但那时候每天要工作10多个小时,又累又脏还赚不到什么钱。”倪家惠回忆几年前的生活。“现在好了,炼铁厂倒闭了,绿色企业建起来了,打工收入也增加了不少。”倪家惠说。
据了解,三江村在污染企业倒闭后积极寻找绿色无污染项目发展村集体经济。如今,三江村已经有5家加工型无污染企业入驻并投产运营,近100名村民在企业工作。
然而,9年前,三江村的企业,大都是像老铁厂这样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当时,村东是水泥厂,村西是黄磷厂,老铁厂的对面则是另一家炼铁厂,这些企业不仅污染了环境,也没给村民带来多少收益。
从2006年开始,由于环保审批不过关,三江村的5家老厂子先后被关停。随之而来的是500多名失业劳动力重操种田旧业,170亩废弃工业用地闲置停用。
“厂子关闭后,三江村集体经济的账簿上有资金不到5万元,村里没钱为民办事,村民们参与村子建设的积极性也提不上来。有时组织村民开个会,商量村里的事情,要挨家挨户叫上两三遍。”三江村村支书鄢永祥回忆当时的情形。
转折发生在2013年。当年,三江村村支两委完成换届选举。村里废弃的170多亩工业用地和村里富集的劳动力如何发挥价值,成为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的主攻方向。
2013年底,得知位于白云区都拉乡的德宏实业有限公司有搬迁的意向,三江村迅速组建了由村支书带领的工作队,前往德宏公司实地考察,并把三江村的土地优势、劳动力优势等给公司负责人分析。
企业的环保审批、生产许可证办理由村支两委出面协助解决,建设场地的平整、输水管道的铺设由村领导班子组织村民共同完成。村支两委的工作赢得了德宏公司负责人的信任,公司也在当年底做出了迁厂到三江村的决定。如今,三江村已有多家企业入驻,村集体固定资产增加到100余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也给三江村村民带来了实惠。所有村民的合作医疗保险都是由村集体出资,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逢年过节都能享受到米面油菜等福利。
“要发展,就得长远考虑,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鄢永祥说。
本报记者 李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