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副研究员马智全眼中,国家新近批复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可以让西北汉简再次书写中国和丝路沿线国家合作交流的新篇章。
“西北汉简是汉代丝绸之路开拓畅通的历史见证。”马智全说,自从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霍去病开河西以来,汉简文献具体记载了发生在丝路古道上的种种历史往事,对于认识汉代西北地区开发、西部边疆经营和中西文明交流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甘肃是简牍大省,数以万计的西北汉简资料,涉及到汉代丝绸之路开创时期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军事外交、邮驿交通、民族民俗、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这些西北汉简,记载了丝路古道的具体走向,也记载了丝绸之路上经济文化交流的具体情况。
马智全认为,西北汉简特别是敦煌悬泉置出土的汉简资料,记载了汉代西域诸国与汉王朝交流的真实状况。西域诸国如楼兰(鄯善)、且末、小宛、精绝、纡弥、渠勒、于阗、蒲犁、皮山、大宛、莎车、疏勒、乌孙、姑墨、温宿、龟兹、仑头、乌垒、渠犁、危须、焉耆、狐胡、山国、车师等,通过入侍、朝贡、和亲、商贸等多种形式与汉王朝密切交流。而汉简记载的罽宾、乌弋山离、大月氏、康居、祭越、折垣诸国与汉朝往来的情况,可以填补中亚、西亚、南亚地区研究中的诸多空白,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而今,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充分运用汉简资料,重温两千年前大汉王朝开拓丝绸之路的生动历史,探索中西文明交流汇通的具体进程,对于弘扬丝路文化、推动丝路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记者李满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