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立瑶老师在上课。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廖靖文 通讯员王利平
十七年前,谢立瑶老师走进了越秀区启智学校的校门,在特殊教育的大家庭,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特教教师,十七年如一日热爱着特教事业、关爱着残疾学生,曾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越秀区名教师。
丈夫去世 坚守岗位
谢立瑶老师的职业理想就是“让智障孩子过上有品质的生活”。2003年,谢老师的丈夫突然因病去世,为了挽救丈夫的生命,她几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看着年仅一岁的女儿,哭哭啼啼的公婆,整天唉声叹气的父母,谢老师身心交瘁。然而一想到班上让人牵挂的学生,她仿佛又找到了前行的动力。在匆匆办完丈夫的身后事后,她又以饱满的精神重新投入工作。
正是对特殊孩子的爱让她度过了那段人生最艰难的岁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历年来,她所带的班级中几乎都是中度以下智力残疾儿童,有的生活不能自理,上课时随便进出课室、随意哭闹,但谢老师毫无怨言,经常细致耐心地与家长沟通、共同配合进行针对性训练,孩子们明显地提高了自控和自理能力。
“零拒绝,不放弃”
“零拒绝,不放弃”是谢立瑶老师经常挂着嘴边的一句话。十七年前,刚当班主任的她就带八年级,都是15岁左右的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学生数量虽然不多,但他们一个比一个特殊。
初出校门的谢老师面对这群又高又壮、又不容易说明白的学生,要帮他们处理大小便、帮他们换衣服,最棘手是各种青春期的尴尬问题……谢老师用晚上和节假日,通过家访、主动向其他老师了解这群学生的特点、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到图书馆查找资料……以寻求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最大的考验来自一名轻度智障学生,这名男同学在老师面前表现很好,但放学后,会尾随别班的女同学,在僻静处拦截并摸女孩子的身体。令女孩的班主任和家长勃然大怒怪罪谢老师。
为了教育好这名男孩,谢老师哭了不知多少回,最终硬是扛了下来,她制定了一个可行的教育方案:男孩是步入青春期的智障青年,不懂得用合适言行表达自己的需求,谢老师自编社交故事,教导他学会与人交往的社交礼仪,与异性的同伴保持适当距离。这个孩子自控能力不足,在放学后有空白时间,他会有干扰女同学的行为。但家长长期照顾智障孩子已经身心俱疲,借口工作原因坚决不接送。谢老师毅然承担了他的接送工作,风雨无阻,每天陪着他从东山坐车到西村,然后自己再坐车回到海珠区的家。男孩终于一天天改掉了坏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