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449名公民的独特发现
2015-11-19 14:27:24
 

供图/熊文

  这大概是第一次,由公民自己为北京的道路打分。去年11月开始,一个名叫“公评城市”的志愿者团队开始行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他们调查了北京的118条道路,通过骑行和步行一共探访了1276公里的道路,访问了449名居住在北京的公民,并倾听他们对于北京道路的看法。

  “公评城市”这个名称,就是由公众来评价这个城市。被访问的449名公民的年龄从8岁到82岁,平均年龄为37岁。其中一半的户籍在北京,在京平均生活21年。他们,大概可以代表北京市民对于城市道路的看法。他们,倡导自行车出行,但并不排斥汽车出行。在他们看来,最理想的出行方式就是骑行者、步行者和开车人各行其道,各有一席之地。

  118条道路

  北京站东街等评分最低

  449名被调查的公民和60名志愿者一起,用了一年的时间,走访了北京城区的118条道路,并从绿色出行方面为这些道路逐一评分。在118条道路的评分中,分数最高的是景山后街和前门东大街,均为9分。景山后街的优点是环境优雅、休闲轻松、品位高雅。前门东大街的优点则是东交民巷一段环境幽静。不过,评分最高的两条路也并非没有缺点,比如,前门东大街就存在新侨饭店附近路段拥堵、占道问题持续多年等问题。

  评分最低的,一共有三条路,都是4分,分别是北京站东街、朝阳门外大街和德胜门西大街。其中,北京站东街的问题最多,包括占道严重、人行道宽窄无常(1至10米不等)、公交占道(3辆并行)、树坑与公交并存等问题。另外的两条大街,缺点也以摆摊严重、违停严重、建筑占道、缺少公交等问题为主。

  其余的113条道路,评分都在5分到8分之间。优点主要是路面平整、宽阔,缺点则主要集中在乱停车占道,以及汽车、自行车、行人混行等方面。

  对自行车

  说“NO”的两条路

  在参与调查的449名公民中,开车出行的占8%,骑自行车的占17%,定制公交和轮椅各占2%左右,公交占60%,15%左右的使用自行车通勤。“公评城市”项目协调人石旭升先生告诉记者,绿色出行主要包括步行、自行车出行、公共交通出行等。由于很多人上下班路途遥远,单纯步行并不现实,很多上班族都选择自行车换乘地铁或公交的方式。不过,想要骑自行车出行,却没那么容易。其中,两条禁行自行车的道路就让被调查的公民们非常不满。

  家住西外大街的小王,原本开车上下班。最近政府一直在倡导绿色出行,小王就买了辆挺贵的自行车,想着早点起床,尝试着骑车上班。那天她刚骑上车,就被交通协管员拦下来了。原来,西外大街从白石新桥到北展路口的这段路,东西双向都是禁止自行车通行的。

  这段路,一共长1.7公里。中间是机动车道的主路,两侧是辅路,最外侧车道还设有公交专用道,但唯独没有非机动车道。在北展桥东侧约200米处的路北,记者看到了非机动车禁行的标志。标志虽然明显,但从牌子下面驶过的自行车和电动车却很多。由于由东向西的机动车道只有一条,自行车和汽车都挤在这一条路上驶过。记者询问了几名骑车人,只有一个知道这里是禁行自行车的,但她说:“基本没人管,没事。”

  西外大街是在2000年改建完成的,当时是按照城市快速路设计的,因此没有设置自行车道。与西外大街类似的,还有西四东大街。这两条路,也成了北京市内仅有的禁行自行车却允许汽车通行的道路。

  从1998年开始,西四东大街白天禁止机动车通行。到2005年,这条300米长的大街,开始东西双向24小时禁行自行车。当时,交管部门做出的解释是,这条大街道路狭窄、车流量大,为确保畅通而禁行自行车。近日记者探访发现,东西两侧虽有禁行标志,但自行车、电动车仍然随意通行。附近居民们说,几乎没有交警会管,标志已经形同虚设。

  对自行车

  说“YES”的两座桥

  除了禁行自行车的两条大街外,自行车出行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占道严重。在石旭升出示的一份地图中,他标记了北京总长1029.269公里的道路,这是他们通过骑行调查过的,主要集中在五环路以内。地图上,有603个红点,平均每两公里就有一处。每一个红点,都是自行车道被机动车非法占道的位置。

  石旭升说,最初只是想收集路况信息,为骑友们提供方便。他也没想到,收集回来的信息却成了一份汽车占道的地图。他说,北京的交通,很多地方和想象中的不一样。比如原本应该畅通无阻的路段,却禁止通行自行车。而一些看似复杂的路段,自行车道却很完备。

  西直门桥是北京第一座三层的立交桥,因为结构复杂,曾被戏称为“第九大奇迹”,是北京立交桥的代表。很多初次开车上西直门桥的司机,都会绕晕。不过,西直门桥对于非机动车却并不排斥,甚至是很方便的。

  记者骑着自行车,分别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沿着自行车道骑上西直门桥,并尝试直行、左转和右转。结果发现,无论哪个方向,自行车道都很方便,都是在机动车道的右侧,并不会多绕路。哪怕是左转方向的盘桥,自行车也可以一直骑到桥上,沿着自行车道行驶。

  前几天,北京刚刚大修了三元桥。站在修复后的三元桥上,记者看到,自行车的通行同样很方便。此外,人行步道还铺上了显眼的绿色,用鲜明的颜色来提醒注意。不过,无论是西直门桥、三元桥,还是北京市大大小小的立交桥,都存着在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在路口转弯、出入口的位置,几乎都有汽车和自行车混行的情况。有的地方,还会出现两个方向的汽车与自行车交会在一起的情况。经过此处的骑行者左顾右盼,无所适从。

  北京的挑战在哪里?

  志愿者们发现,曾经以自行车出行为主的北京,曾经在绿色出行方面领先世界。但现在,还是在绿色出行方面,北京已经逐渐落后于东京、纽约、哥本哈根、墨尔本这些曾经是“车轮上的城市”。那些城市逐渐限制汽车,发展骑行设施,开始把北京甩在身后。用了一年的时间,石旭升和他的60名志愿者团队成员,几乎走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在他们看来,步行者遇到的困难相对还比较少,骑行者遇到的困难尤其多。石旭升认为,北京的交通规划应该以人为本,而非以车为本。

  志愿者们相信,开车者、步行者、骑行者之间的相互埋怨无济于事,污染和拥堵是大家共同的敌人。志愿者们倡导绿色出行的方式,也希望北京的步行道、骑行道能更加方便。他们更希望,无论采用哪种出行方式,大家都能各行其道,通过自己的行为,成为马路上的天使。本报记者李嘉瑞 景一鸣 摄影/李嘉瑞 J240 J168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晚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