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神驼”神奇:长50米 脚96只
2015-11-18 14:46:49
 

  周一早高峰,新三元桥上,已一如往昔的车来车往,只有一个高大的吊车还静静立在一旁,似乎在提醒过往的人们,这里刚刚进行过一场热火朝天的“修桥大战”。住在附近一家快捷酒店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北工大教授高征铨起床后又去三元桥转了转,之后才安心回家休息。

  三元桥大修,无疑是刚过去的周末里,本市最引人关注的新闻。此次经过千余名交通人43小时连续紧张施工的大修工程,在大城市重要交通节点上一次性完成了大型桥梁的整体置换架设,在国内属首次、在国际上技术领先。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表示,我们成功地运用千吨级驮运架一体机实现了1350吨桥梁整体换梁,创造了新的北京建桥速度。

  遭遇“波折”但不负众望

  谈到此次三元桥大修,不得不提的是遭遇到了一个“波折”。高征铨教授感慨地说:“当时工程开始后拆除两边旧梁进展顺利,但中央旧梁状况比预想的整体状况要差,整体性严重不足,经驮梁车试顶后难以整体安全托出。安全第一啊,当时有人很倔强地表示‘我能行’,可以用‘神驼’托走整体的旧梁,但是我们的相关领导还是下命令了,不能让改造工程走向不可控态势。我们不少现场的专业人士都眼含热泪,很受打击。我就很想安慰大家,梁不好啊,不怨你们。”

  “为确保工程实施的安全性,施工方决定启动预案,对旧桥就地拆解,新梁驮运就位仍按原方案进行。”市路政局副局长侯小明最终拍板。高征铨教授告诉记者,熬到14日中午,旧桥顺利拆分成27块,我才回附近的快捷酒店睡了三个小时,便又回到施工现场。“吃饭?谁还有心思吃饭,吃什么都不香了,就吃了几口方便面。”当时坚守现场的5位桥梁专家,年纪最小的63岁,最大的75岁,都毫无怨言在这里奋战着。最终,“神驼”发力,不负众望架起崭新桥梁。

  “神驼”风采:换桥功臣

  完成这次三元桥大修任务的关键“功臣”,就是具有“神驼”美称的国产“驮梁车”,它是集机械、电子、液压技术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设备,在北京昌平“出生”。

  高征铨教授告诉记者:“之所以下定决心造出它,还要追溯到2011年西关环岛那次桥梁大修前夕,交通部门决定要采用新工法最大限度减少断路时间,于是,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美国人创造的SPMT(自行式运输机械,Self-Propelled Module Transporters)。本来北京市政路桥管理养护集团想花三四千万去买美国的运输车,但当时的我国‘交通工程之父’、交通工程专业奠基人任福田教授坚决支持我们要尝试用新工法,应该在SPMT的基础上创新。”

  本市交通部门决策再三,终于决心于2011年自行研发自己的“驮梁车”,“和美国不同的是,他们的‘驮梁车’不是一体的,我们决定要独立研发制造一体的,也就是在拖车上加永久性千斤顶,这个任务交给了市政路桥管理养护集团。”

  “神驼”模样:长有96个“轮胎脚”

  决定之后,养护集团推出了中国桥梁与结构学会高级工程师任自放担任领头羊,组建团队,用九个月就造出了国产“神驼”,其由两台SPMT设备通过模块车组成,每台模块车有6个独立单元模块。这个大家伙纵向爬坡能力5%,横向爬坡能力2%,空载时速6公里/小时,满载时速3公里/小时,车体与千斤顶一体,整体可靠性更好,且有一定的可拆卸灵活性,宽度3米2,符合白天上高速路行驶的能力,转运也相对方便,外国产品不具备这个能力。而价格方面,不算后期服务费之类,也至少比美国同类产品便宜二分之一。

  前天下午,从事桥梁工程20年的专家、三元桥改造工程项目总工程师卢九章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有了我们中国产的这个驮运架一体机为强劲对手,美国的SPMT虽然积极来我国推销,但始终难以打入我国市场。“我们在西关环岛第一次使用驮运架一体机时,赢得了美国同行的尊重,他们还特意飞过来到现场‘观看’,对其感叹不已。这次三元桥大修,改造升级后的它自重达216吨,全长50米,宽5米,共有轮胎96只,总体起升能力2000吨,可实现0°至90°角转向。为确保驮运就位控制在20毫米范围内,我们还采用了GPS、北斗及激光循迹定位系统等先进设备。”

  “神驼”:创造“北京水平”

  卢九章总工介绍说,其实,国外发达国家在2000年以后,就相继开展了桥梁快速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国外多家世界著名大型机械制造商依托其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在SPMT的基础上,研发大型专用驮运设备,进行了多座桥梁的改造工程,欧美各国应用日广,尤以美国应用最多,至2011年底他们已完成100多座桥的施工。

  桥梁快速施工技术以SPMT为核心设备,对桥梁上部结构进行整拆整建,是该工法中最创新、最快捷的一种,称为桥梁整体置换技术。采用自我研制的设备可以极大地降低整体费用,且后期服务方便,可持续发展能力强。随着国家大规模建设高峰的过去,桥梁改造将迎来高峰,我们的“神驼”创造了新的“北京水平”、“中国水平”,为桥梁的改造提供了新思路和解决途径,是个划时代的“作品”,该技术在北京的成功应用和推广将对全国具有示范作用。本报记者孟环 J147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晚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