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陈吉宁:补齐生态短板须改革治理模式
本报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刘世昕)不久前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而在环保部部长陈吉宁看来,要补齐生态环境的短板,就要改革现行的环境治理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学界已经注意到,以往5年规划提出的环境保护目标都是要对“污染物总量进行控制”,而此次提出的是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而且要“总体”改善,这意味着未来5年我国的环境保护路径需要有所变革。
学者型的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会上,给出了他的环境治理思路:他把“法”字放在了改革路线图之首。
陈吉宁说,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需要宏观政策,而保持宏观政策有效性的基础是法治化,使守法成为常态。这既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环境治理的改革方向。法治化的任务,一要健全环境法律体系,二要严格执行法律。通过法律的完善和执行,让环境违法行为受到应有处罚,促进建立规范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与传统环境保护的污染物末端治理的思路不同,陈吉宁认为,当前的环境保护亟待建立一套环境预防体系。这套体系包括,划定生态红线、实施战略环评、完善环境标准以及资源能源总量与强度双控制度等措施。
陈吉宁解释说,要通过生态红线的划定,不断优化发展的空间布局,守住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通过强化战略和规划环评,发挥对区域重大生产力科学布局的导向和约束作用;通过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包括强化地方的环境标准,引导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通过控制总量和控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建设用地强度,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能源,减轻污染排放,促进环境治理。
除了规划等宏观层面的变革外,陈吉宁还提出在具体的实际操作层面也应该有诸多的改革,比如,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证制度;健全环境保护的市场体系,引入第三方治理环境污染,向社会开放部分环境监测项目;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和交易市场;建立上市公司环保信息强制披露机制,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建立健全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研究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评价考核办法,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及对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失职、渎职的党政领导和工作人员,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等。
陈吉宁透露,从今年开始,我国将对省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环保督察巡视,推动地方党委政府落实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责任。此外,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一些地方政府重发展、轻环保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
补齐生态短板离不开政府、企业和社会共治。对此,陈吉宁说,今后5年,我国要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网络举报平台和制度,促进公众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让每个人成为保护环境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