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重庆:社会化服务补贴巧变“杠杆”撬动农业效益之变
2015-11-10 17:55:39
 

  新华网重庆11月10日电(记者李松)在重庆农村,一些新鲜事让人印象深刻:政府财政补贴全程社会化服务,使不少专业服务组织务农变得有利可图,纷纷竞标“种地”,争当农民的“田保姆”。精准化的社会化服务补贴如同杠杆,撬动农业效益之变,既让农民节本增效,又让社会化服务成熟壮大。

  在永川区临江镇,黄杨农机合作社10多台农机,仅用不到10天时间,就能完成合同作业区内2400多亩秧苗的移栽、机插、机收。从去年以来,临江镇7个种粮大户将自己流转地里育秧、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等关键环节,委托给黄杨农机合作社统一实施,每亩地平均支付480元“托管费”。

  种粮大户钟子华流转了300多亩水稻田,他觉得让合作社帮着自己种地很实惠。“如果种地所有环节都让大户亲力亲为,成本高、负担重,单是农忙时要招到足够人手,都是件麻烦事。”钟子华说,现在农机合作社全程代耕,每亩单产能增加50—80斤。专业化服务让大户一定程度上成了“甩手掌柜”,除了田块整理、植保、晾晒稻谷等还需自己做之外,其他环节都能放心交出去。

  在重庆,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能成长起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财政补贴的撬动作用。2014年以来,重庆开始实施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水稻机插、收割,水果管护、采摘等农业生产环节按比例补助。

  “有了财政补助,社会化服务市场一下子就活了。”永川区大安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董良勇说,在大安街道,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平均价格480元一亩,政府补贴一半,农民承担一半。政府补贴的240元,实际上就变成了农民的种粮利润。

  “农民以前自己种地,如果算上劳动力成本,一亩地要倒亏100多元。现在靠着‘财政补贴+社会化服务节本增效’,每亩地能赚近300元。”大安街道二郎坝村农机合作社社长李刚说,农民赚钱的同时,合作社也有利可图,参与社会化服务,农机能充分利用起来,利润可观。

  记者采访发现,在重庆不少农村,种粮之所以能重新红火起来,靠的就是农业补贴方式创新,通过“瞄准”生产关键环节,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使农业效益为之一变,土地重新成为“香饽饽”。

  “农业补贴不能再撒胡椒面,要抓准扶植社会化服务组织这个牛鼻子,重点解决好‘政府统不了、单家独户解决不好’的种地难题。”在重庆巴南区,全程社会化服务补贴主要针对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公司等,对劳动生产率提升尤其明显。

  现在随着市场逐渐成熟,重庆不少社会化服务组织甚至“竞标”种地,希望以低价、优质服务占领市场。今年永川区临江镇水稻田社会化服务合同,就有3家农机合作社参与“竞标”,统一比对服务能力、价格、群众满意度等多项指标,最终才由黄杨农机合作社竞得。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