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创客是可以教出来的
2015-11-10 05:36:00
 

  原标题:创客是可以教出来的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本义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植入到中国文化里后,其内涵的认知变得十分复杂。总之,创客的特征就是内在的创新素质。那么,一个问题是:创客是教出来的吗?

  创客教育的关注点

  创客是否可以教、是否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概括起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眼:

  不可教与可教的思辨。执不可教者关注和检测的核心是创之能,认为创新能力是只能通过自己在结合实践训练和体悟方可获得,以课程或课堂的方式传授是无法实现的;而可教者的逻辑推理是要素分解,认为能力是要素内化的结果,相关知识的领会和技能训练的体验,可以促进相关能力的形成。

  没用之教与致用之教的对话。持不教论者认为创新并非是每个人都具有或者都必须具有的素质,现代职业形态的主流是就业,创业的比率较低,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多给学生扎实的、致用的知识和技术,这才是最重要的。持可教论者认为,创客并非就是创业者的特指,创客是现代人需要培养的一种共有的意识和素质、一种精神和态度,对于学习思维方法改进及效率提高、日后更好就业或创业的潜能积累都不可缺少。

  不学与要学的争论。不学者认为不能强加给学生不愿学习的内容,要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学习者机械的模仿所形成的某种技能或学习体验,并非有正能量效应;要学者则认为在学教相长中,教之主体与学之主体有机统一,目标设定中有意识地加强创客素质的系统引导和训练,创新素质才能得到培养。

  针对创客是否可教以及由此展开的争论,本人认为既可教也要教。可教论的理由是创客的元素中,知识和体验、意识和态度、兴趣和爱好的积累内化,是创意生成和能力形成的重要条件,这些要素既是创新的成分,同时也是学科教学承载的教育要求,两者相辅相成。要教的缘由是创客的灵魂是创新,而创新的意识、态度、方法培养是全方位的,生活教育、学习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都不可缺少,每个人的创新学习都是终身学习的一部分,每个人必须学,教育也必须教。

  创客教育的策略

  创客教育普适性和精英化的两极特点,对教什么和怎么教有特定的要求,如果走完全的学科化教学是行不通的。创客DNA是创新,其教育策略可从以下层面建构。

  环境营造。创客的创新密码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教育的“合金”,决非封闭的校园和单一的课堂所能培养。环境营造是环境教育的基础,也是创客兴趣爱好“放飞”、创意灵感生成和实践体验的“土壤”。在学校的文化层面,教育创新的主流意识推动下教改创新、学习创新、活动创新、服务创新等要形成学校重要的文化之一,要倡导人人有创新意识、人人讲创新,要力求形成以善于、敢于创新的精神为风尚;在学校的制度层面,应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以此树立创新榜样去教育和影响更多的人;在日常生活层面,学生生活的兴趣爱好触及点很广,而且个性化的包容很大,创客素养从生活的点滴积累,勤观察多思考,创新能力才会形成。

  专业渗透。严格讲,创客教育绝不是“另搞一套”,其教育的主线仍然是专业教育。专业方向的定位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今后个人职业的择向和归宿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专业教育的质量将是他们从业质量保障的前提。因此,专业素养教育中创新创业的意识、精神、才能等,仍是专业教育目标的一部分。课程是专业目标的具体担当者,课程的教育性也必然包含着创新教育,作为职业导向的创客素质系列化、系统化的教育也正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完成的。

  分类教育。从创客素质的普适性要求出发,学生兴趣爱好多样性培养,尤其是促成学生将创意付诸实践并转化为创新的素质和能力,生活教育、专业教育、社会教育都需要齐抓共管,要建立合力机制。从创客素质的狭义性要求出发,面向创业群体的创客教育,创新教育不再只是意识或态度的引导,其教育的特征显现出强烈的“实战性”,教育的着力点集中于将学生头脑中的“点状”创意转变为可行动的系统方案和实际行动。这类针对以创业目标为取向的创客教育,创业方向选择、创业规划制定、创业风险评估、创业经营的帮扶等等,是创客教育的核心内容。

  创客与创客教育,无论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业态下,或是在职业教育终身化学习理念中,都值得认真研究。创客DNA的解码,对认识掌握创客教育的DNA有直接的关系,创客教育策略科学化必须以此为依据。

  (作者单位: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光明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