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翰露)2015中国上海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科技周昨天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多家参展企业以建筑工业化为展示重点,建筑工业化的产能与质量明显提升。这标志着,《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发布后,建筑行业转型加速。
科技周是华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展示平台,也是建筑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中交流、交易、展示的地方。本次科技周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和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共同主办。其中,为期三天的上海国际绿色建筑与节能展览会在新国际博览中心展出。展览会中,建筑工业化部分展出规模较2014年增加30%,展品范围贯穿建筑工业化整个生命周期。
记者在现场看到,现代设计集团、隧道股份等一批知名上海本土设计和建筑企业,都拿出了自己的建筑工业化成果。隧道股份旗下城建物资公司已在上海投产三个构件预制工厂,年产量超过200万平方米。多家民营企业也有意在建筑工业化领域深耕,卓达集团的“绿色模块化集成房屋装配”,13小时可搭建3层样板房。宝业集团在惠南镇某项目试点,以建筑工业化模式建设的住宅楼,内部全无墙柱,购房者可根据家庭需求自行分割房屋。
建筑工业化能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周期、减少污染,是建筑业转型发展大趋势,但因前期设计、预制构件、现场装配等成本相对较高,不少开发商长期以来仅“试点”推进。
民营企业天华设计结构副总工程师符宇欣告诉记者,自《行动计划》和今年年中推进装配式建筑的系列措施发布以来,上海的房地产开发商对建筑工业化热情大增,采用装配式建筑的楼盘比例不断提高。
《行动计划》要求,今年全市供地面积总量中落实装配式建筑的建筑面积不少于50%;2016年起外环线以内新建民用住宅全部采用装配式住宅。这样的前置条件,令全市的装配式建筑率持续提升。今年6月出台的另一项政策则规定,上海八层及以上采用装配式建筑的商品住房,完成主体结构的二分之一以上后即可预售。这大大激发了开发商的积极性。“预售提前,可以让购房者定制户型,下层建筑还在装配,上层就可以开始内装,这对我们来说很有吸引力。”宝业集团副总工程师樊骅告诉记者。
政策引导,房地产开发商积极性提高,也带动了一批下游企业的繁荣。据市住建委节能建材处透露,去年,上海建筑工业化产能为200余万平方米;而今年,上海已有建筑工业化工厂20余家,年产能超过700万平方米,几乎是去年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