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创新最忌心浮气躁
2015-11-03 07:13:59
 

  □本报评论员 孙勇

  今年,“创新”无疑是个热词。调查显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正是“创新能力不足”。前段时间,总理视察我省时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是小微企业生存和兴盛之道,大企业通过“双创”更能够集聚全员智慧,迸发更大能量。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传递的重大信号表明,“创新发展”被视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小微企业要变成小巨人,需要铆足劲创新,大企业想更上层楼,更离不开创新,用好创新这一利器,合作放出创业创新的连环炮,放大“双创”效应,打造经济升级版,才能共同撑起中国经济的蓝天。

  这段时间,一些知名企业遭遇“生死劫”的消息频频在自媒体圈被刷屏,本地烘焙企业好嘉利轰然倒下,引来无限唏嘘和感叹。开业仅一年的高端百货百盛郑州二号店悄然关门后,一个多月后才被更多的消费者发现并见诸报道。从两者的陨落轨迹来看,“创新不足”、转型不力是致命的硬伤。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有可能被推倒重来,面临变革,企业如果不自我颠覆,就可能被颠覆,如果不敢跨界,就有人敢跨过来打劫。

  创新是大势所趋,创新的热潮正集聚着改变中国乃至世界的磅礴动能。当此之时,最能考验创新创业者的是能力和定力,最需要心无旁骛地攻坚克难。当年鲁侯问木匠梓庆:为何能把鐻做得鬼斧神工般美妙?梓庆说:将为鐻,必静心数日,不敢怀庆赏爵禄及非誉巧拙之想,等到已不为外物所动,仿佛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和形体后,才入山林找木材专心制作。

  干事创业最忌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创新更是如此。今年获得诺贝尔奖的药学家屠呦呦坦言得诺奖“有些意外”,她总结40年来所做的科研工作,最深的感受是“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河南籍科学家施一公,也持类似的观点,接受采访时一再强调快乐在于解决问题,不为获奖做科研。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后,他在译者代为宣读的获奖感言中表示:从没想到自己会得到这个奖。不为获奖做科研,创新创业更是这样,如果满脑子惦记着“庆赏爵禄”,则难免急功近利,导致动作变形走样,欲速而不达,就很难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创出一条新路。

  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专心于事,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稳扎稳打把每个环节做到位,守得云开见月明,到那时自然能赢得鲜花和掌声。⑧7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河南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