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罗霞 彭青林
见习记者 丁平
“海南发展一定要有参照物、有目标,要参照‘新加坡+台湾’建设国际旅游岛。”前来海口参加2015新兴经济体智库年会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针对“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海南发展,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参照物”对于海南发展的重要性。
郑永年关于“参照物”的话题,从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说起。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央强调各地方要差异化发展,每个地方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实现这一目标。”郑永年认为,对于海南而言,海南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融入“一带一路”等,要实现这些,关键要有具体目标。
郑永年坦言,海南国际旅游岛要真正国际化,在服务水平提升等诸多方面还有很大空间。“海南能否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国际旅游岛地位?能否更好地处理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关系?”郑永年强调,“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走出去,还有请进来。新加坡就是一个“请进来”的典型。这个资源匮乏的城市国家,几乎全部产业、资源都是引进来的。
“作为国际平台,新加坡非常开放,且为国际旅游岛,在环保产业、人才战略等多方面的国际化发展经验值得海南借鉴,海南可以学习新加坡积极发展环境友好的制药业、高科技、IT等产业。”郑永年说。
郑永年认为,从产业发展上看,海南热带农业发展优势明显,而新加坡缺乏农业发展经验。“作为生态省,海南要发展高质量、高科技的农业,可以学习台湾,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业。”
“‘新加坡的国际平台+台湾的农业’,以此为参照,按照这两方面的发展经验发展海南,海南国际旅游岛将会迎来很大的提升。”郑永年强调说。
郑永年认为,海南借鉴“新加坡+台湾”的发展经验,实际上需进行制度创新。比如生态农业怎么走,怎么跟旅游结合起来,需要创新理念推进。而发展高端农业、推进国际化,需要人才。“人跟上了,制度就跟上了。”
“海南的发展,关键要看少数人。”郑永年指出,制度创新,需要引进人才。人才结构的变化,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之路上,海南还有许多空间可以挖掘。
(本报海口10月31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