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具有高人力资本、高技术、高附加值等特点。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在工业化中后期,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内部结构调整加快、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加快。但也应看到,我国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依然较低,在产业结构中的占比远低于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科技、人才等要素竞争力还不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应把握和遵循经济规律,以解决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突破口,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质量,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巨大推动作用。
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充分释放国家支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旅游、体育休闲、物联网、养老健康、现代保险等新兴服务业态发展的政策红利,发挥“十三五”规划对服务业发展的引领和促进作用。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市场,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准入制度,打破部门和行业垄断,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形成政府、市场、企业良性互动格局。充分发挥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的重要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现代服务业。完善支持企业创新转型的配套政策,放大政策支持的杠杆效应。加快完善服务业相关法律规范,强化市场监管,营造公开透明的行业发展环境。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度高、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等特点,其规模和效率直接影响整个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尤需生产性服务业发挥支撑作用,加快向其他产业融合渗透,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有利于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加大创新支撑力度。现代服务业发展升级需要创新支撑,创新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应通过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和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带动产品、品牌、管理、市场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传统服务业升级,促进新兴服务业态涌现,实现服务业结构优化调整。在“互联网+”时代,应注重推进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节能环保等技术开发应用,助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发挥其服务小微企业、提高金融普惠性的积极作用;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建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添动力和活力。
注重开发和储备人才资源。现代服务业是“以人为本”的行业,是最需要人才支撑的行业。应将开发和储备人才资源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方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当前,应从被动发现人才转向主动聚集培养人才,从满足当前需要使用人才转向着眼未来竞争培育人才,以人才优势推动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做优。应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发布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支持引导人才培养和集聚。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培育引进专业人才、高层次复合人才等方面均需加大力度,不断满足金融投资、文化创意、研发设计、品牌建设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王资博,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