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华侨豪宅的前世今生:或风华犹存 或破败凋零(图)
2015-10-28 11:17:00
 

  中国侨网10月28日电 当年衣锦还乡的华侨们,往往会在家乡一掷千金,修宅筑院。这些大气精致的侨宅,是他们荣归故里、扬眉吐气的见证。随着时代的变更,这些宅院或风采依然,或渐趋衰败、或变身寻常巷陌……宅院中一砖一瓦,都在诉说岁月的故事。

  陈慈黉故居:岭南第一侨宅成4A级景区

  陈慈黉故居始建于清朝宣统二年,是清末民初泰国“泰华八大财团之首”的陈黉利家族在家乡潮汕前美村建造,有“岭南第一侨宅”的美誉。

陈慈黉故居

  这座宅院耗时近30年,占地2.5万多平方米,一共有厅房506间。故居总体上以潮汕民居传统“驷马拖车”的格局建造,兼容西洋建筑特点和材质。宅第内既有潮汕式平房,亭台楼阁,又有西式阳台、拱门、圆窗等。

  如今,陈慈黉故居已成为当地有名的人文景观。故居被认证为4A级景区,还曾被评为“汕头新八景”之一。此外,故居还被打造成为侨乡文化展示中心,在这里能看到很多特色的民俗表演,一些老华侨慕名而来,在此感受故土风情。

  九江吴家大院:百年老宅变侨乡博物馆

九江吴家大院

  吴家大院为越南华侨吴庚南所建,是广东佛山地区难得的清末民初古建筑群,包括三间两廊传统民居建筑龙船脊镬耳屋9间,方型楼6幢。这座中西合璧的“豪宅”是由从越南等地运来的建筑材料精心修建而成。

  抗日战争期间,吴家大院曾被日军霸占,后来,党政机关曾借用吴家大院办公。1997年九江镇人民政府搬迁,将其返还给吴家后人。

  如今,吴家大院的后人将这座百年老宅托管于当地政府。九江镇政府经过吴家人的同意,出资修缮吴家大院古建筑群,并筹建九江镇侨乡博物馆,建成后将定期举办艺术展览、培训讲座等。

  集美“八卦楼”:琼楼玉宇变寻常巷陌

集美“八卦楼”

  位于厦门杏滨街道前场村石厝38号的“八卦楼”,是知名华侨陈明第之父、缅甸华侨陈体胖模仿鼓浪屿八卦楼而建。修建时,建筑材料都是精挑细选后漂洋过海而来。

  而今,这座建于1932年的侨宅,原本精致的雕花装饰已破败,白色的欧式窗套爬上了青苔。有人在院里拉了晾衣绳,红红绿绿的衣裤和这座霸气犹存的老宅略显有些不协调。

  潮州“崇德里”:风光不再日趋颓败

  “崇德里”宅院始建于1933年,位于潮州市饶平县,由华侨黄万金出资建造。宅子坐北向南,占地近两千平米。因宅子里足足开有99个门,被村民们称为“99个门”。

  最繁盛的时候,宅子里一共住了一百多口人,孩子们平时就在这99个门里窜来窜去嬉戏打闹。而到了晚上,空闲下来的大人们,总会随便敲开一扇门,喝茶聊天,感情十分融洽。

  如今,崇德里已历经近百年风雨,早日风光不再。目前,这座老宅只剩下两三户人家留守,宅院里木门梁柱褪色严重,荒草随处可见,有些门洞甚至被混凝土封住,但由于资金不足,要对其进行修缮困难重重。

  海南韩家宅:疏于看管小偷光顾

  韩家宅位于海南文昌市东阁镇富宅村,是旅居泰国的华侨韩钦准于1936年回乡所建。宅院占地面积1335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海南传统布局。当年,修建宅第所用材料从南洋运回,工匠和画匠也从泰国请来。

  宅院竣工后,抗战爆发,人去宅空,院落一直空置。如今,房子许多地方因为年久失修已经漏雨,墙壁上也长满了青苔。

  2013年,韩家宅被列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因人力不够,疏于看守,长期以来韩家宅频频被小偷光顾。宅子内珍贵的黑木长沙发、木质雕花装饰品等早就不翼而飞。(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编辑:冉文娟)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侨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