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华白海豚“大白”迷路珠江
新华网广州10月23日电(记者田建川 胡林果)从200多公里外蔚蓝的伶仃洋游弋到广州内河水域,中华白海豚“大白”才发现自己迷路了。在这个喧闹且陌生的城市里,它孤独地在船来船往的江中徘徊,找不到回家的路,找不到自己的伙伴,今天已是第7天。
自从17日在广州市内的珠江大桥附近水域被首次目击后,这名不速之客便一夜走红,成为市民街头巷议的焦点。对它充满喜爱和好奇的市民为它取了“大白”这个名字,一如迪士尼动画《超能陆战队》中的健康机器人带给人类的温暖。
“在距离白海豚栖息地数十公里外的广州内河水域发现这一物种,是1991年来的第一次。”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技术研究科科长陈希说。
珠江口伶仃洋水域是中国现存数量最大的中华白海豚群体栖息地,目前探测到约有1800余头,而那里才是“大白”的家。
目前尚不清楚“大白”为何会在广州迷路。专家推测,可能是“大白”在觅食时追逐在珠江口产卵洄游的鱼群,“孤军深入”珠江。也可能是它年纪大了患有“老年痴呆症”,或者身体不适,导致其体内的回声定位系统受到干扰,辨别不清方向导致迷路。“中华白海豚的平均寿命为30—40年,25岁上下的‘大白’现在已步入中老年。”陈希说。
更糟糕的是,淡水已危及“大白”的身体健康。广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处长姚芳说,由于淡水和海水的咸度不一样,渗透压不同,中华白海豚如果长期滞留在淡水中会造成生理危害。“据观察,‘大白’的皮肤已经有溃烂的迹象,仅从肉眼就能看到很多黄色斑点。”姚芳说。
尽管“大白”在水面翻腾时被多次目击,但在宽长的珠江内准确定位到它的位置却并不容易,这也为相关部门准备实施的救护措施制造了难题。
连日,广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已多次在水陆两线对其展开跟踪监测,并派出6艘快艇希望将其引导至出海口,但目前尚未成功。
在珠江边垂钓的一位老者说,他从来没有见过中华白海豚,第一眼看到“大白”时,“它的脊背在阳光下闪射着粉白色的光,它太美了。“尽管还想有机会多看到几眼‘大白’,但我更期盼它快些回家。”
“大白”迷路除它自身及环境因素外,过度捕捞、高速客轮、海洋工程等剧烈的人类活动也是一大原因,每年白海豚在海岸上搁浅、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
“平均每年都会在广东阳江、江门等地的海岸线发现十几头搁浅的白海豚,有的已经死亡,有的受重伤。一些受伤的白海豚送到保护基地时,已经没有呼吸了。”陈希说,这是对白海豚的生存考验,也是人们思考与自然关系的警示。
事实上,面对严峻的生存形势,中华白海豚的保护问题正被进一步重视。2003年6月,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2007年11月,该保护区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10年10月10日,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淇澳管理基地开始运行。
“除了平均每年对10余头受伤的白海豚实施救护外,管理基地还采取了多种措施从源头上减少人为因素对白海豚生活环境的影响。”陈希说。
在姚芳看来,保护中华白海豚需从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保护珠江口水域自然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修复海洋生态系统,增殖渔业资源。
“我们期待‘大白’早些回家,渔政部门将为它开巡逻船在前面开道护航,希望下次能在伶仃洋再次见到‘大白’。”姚芳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