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翩翩起“舞”
2015-10-22 14:38:39
 

商 甲骨文

周 金文

秦 小篆

唐 孙过庭 草书

宋 赵佶 瘦金体

清 康熙 楷书

现代 夏湘平 隶书

  《礼记·乐记》:“舞,动其容也。”“舞”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中,像人两手执牛尾而舞之形。在甲骨文中“舞”与“無”为同一字。金文的时候繁化,到了篆文分有两个形体,一个是“無”表示没有的意思,另一个为“舞”表示舞蹈。隶变后两个字各司其职。而对于“无”字,为古文形体,是舞蹈人形的简体。也是现在“無”的简体字。

  “舞蹈”一词出现在《诗经·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尚书·尧典》:“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又《吕氏春秋·仲夏季》:“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从而可以看出原始上古时代对舞蹈的影子。然而,《说文解字》:“乐也。用足相背。”在古代“乐”和“舞”是分不开的,均源于人民的劳作生活,随之形成诗、歌、舞三位一体的艺术。虽然在史籍中未有对孩童舞蹈教育的详实记载,但是从当时原本不发达,且民风朴实的社会中,孩童在“率舞”的环境下成长,受其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至三代,舞蹈与原始宗教所结合,从而成为巫觋与神灵沟通的一种手段,其中周代有孩童舞蹈的明确记载。周公作礼,周代十分重视礼乐制度。周代以“六艺”教国子,其中“六艺”有《诗》、《书》、礼、乐、射、御。“乐”则是指“乐舞”。另外,《礼记·内则》中记载:“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十五岁)舞《象》,学御射。”在国家有专门乐舞机构,由“大司乐”负责。教习国子《六小舞》(与《六大舞》相对)。《周礼·春官》:“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由此可以看出舞蹈在三代时已经形成体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舞蹈艺术百花齐放,形式多样。在近些年随着经济文化的提升,人们也开始重视舞蹈艺术。并在中国舞蹈的基础上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舞蹈艺术元素。那么对于舞蹈的发展与走向,我们应该予以何种态度欣赏?

  高兴全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晚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