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常态的交流体制
2015-10-22 01:38:47
 

  世界级的交流,大作家的对话,更多时候,象征意义更大于实际意义,对于文学来说固然重要,但实际上,简短而偶然的交流活动,并不能真正承担文学交流的功能。

  更普遍的做法是,建立作家之间更加常态的交流渠道,比如笔会,比如各种文学组织和活动,而在当前,这样的活动并不多,甚至很多时候要借助于商业力量。

  对此,高兴说:“这些年来,我们组织过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也邀请过不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来我们这里。当然,这样的活动确实是个例,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同时,同样重要的是,一个常态的交流机制,也会让作家、文学乃至文化之间的沟通更加通畅,这两者不分前后,是可以同时做的”。

  就国内而言,常态的作家之间的交流往往没有巅峰对谈那样的影响力,同时还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努力,高兴说:“国内文化交流现在有很多,也可以说是比较丰富的,比如有很多诗歌节,如青海湖诗歌节等,都是办得比较好的,同时,具有浓烈的国际交流性质,不仅是国内的创作者参与很广,国际上的作者来得也很多。”

  不论是巅峰对话式的交流,还是固定模式的交流,其实都是组成整个文化沟通系统的一部分,高兴说:“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交流生态,哪一方面缺少,都会有不足,而更多更新的方式进入,则会让这个交流生态更有影响力,更有活力”。

  其实文学的交流不仅是作家之间,也不仅是作家和读者之间,还有作品之间,作品和读者之间,高兴说:“作家面对面的交流重要,但后续的工作同样重要,也就是作品间的交流。因为文学,最终还是要用作品来说话。不过目前来说,我们的作品交流,还处在一个非常不平衡的状态,基本上,国内新的作品,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引进,但反过来,我们的作品被介绍出去,却是零散的状态。这是一个艰难的任务,未来需要更多的努力。”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晨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