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金融如何更好为实体经济“输血”助其“造血” 宝山打造“产业金融”服务链
2015-10-19 04:03:05
 

  本报讯(记者 唐烨)一支“航母级”产业投资基金——“上海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上周完成注册并确定落户宝山。这是上海首个由市区两级政府引导筹建的创新创业基金,将通过财政杠杆撬动,吸引社保资金参与,引入专业团队管理,投资于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

  在实体经济发展遇到较多困难的当下,金融如何更好地为其“输血”助其“造血”?宝山正在探索的路径是: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金融”服务链。区委书记汪泓这样定位:“产业发展是根基,金融服务是血液,通过发展产业金融,让金融服务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财政资金扶持产业升级,不再采取政府补贴方式。落户宝山的“上海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完全实行市场化、专业化运作,由母基金管理团队自主决策、管理,政府职责重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母基金首期规模30亿元,分别由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市科技创业投资集团和宝山区政府各出资10亿元,委托海通证券运营,并计划邀请专业投资机构参与,总规模将达100亿元。区长方世忠说:“此次参与发起上海双创母基金,就是要改变原来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打造创新、创意、创业的氛围,也推进形成‘金融链’招商的格局。”

  最缺“造血”功能是宝山的7万家中小微企业。依托网络平台进行中小微企业融资对接,就是一种积极尝试。“宝山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是全市最早由社会企业运营的政府融资服务平台,以向社会企业购买服务的方式,向转型发展重点扶植的新兴制造业、绿色产业、互联网新兴产业等中小微企业发放“融资服务卡”,持有此卡可在该平台上获得融资服务。这一平台去年获得上海市金融创新奖,上线两年多来,已成功放贷1.23亿元,单笔融资最少2万元,有84%的融资额在100万元以下。 下转◆3版  (上接第1版)宝山还在探索“基金+基地”的产业引导模式。一批基金投资的科技型企业正源源不断地落户。如今,“产业金融”要素正加速集聚。截至今年8月底,宝山共有24家银行分支机构、14家证券分支机构、7家保险公司及分支机构。

  金融“输血”带来企业“造血”能力的提升,今年5月,宝山诞生了首家登陆A股主板的企业——新通联包装,募集资金2.8亿元。截至目前,区内已有超过30家企业上市挂牌,近10家企业与券商签订合作协议拟挂牌新三板。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解放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