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科幻作家何夕:人类重新认识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
2015-10-16 16:26:46
 

  新华网成都10月16日电(记者姬少亭、童方)中国科幻作家何夕长篇小说《天年》正式在蓉出版,被视为《三体》获得雨果奖之后,年度最值得期待的科幻长篇。

  13次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的何夕,原名何宏伟,从中短篇创作转为长篇创作,此为首次。“这是一部非常有挑战性的作品,讲述的是宇宙级别的灾难,人类自我的救赎。”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姚海军说。

  这部灾难题材的硬科幻小说,提出了一个“天年”的概念。何夕说,对于新年,全世界的大的文明中都是一种欢迎的态度,唯独中华文化有一个“年兽”的概念,而天年就是这样一个劫难的意思。

  “小说的核心不是末日,而是人。人类在发现天年、应对天年的过程中,再次发现了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何夕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何夕生于1971年,十九岁时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迄今问世的二十余篇作品中,有十三篇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他的作品涉及宇宙探险、时间旅行、平行时空等多种主题,尤其专注于对宏观科学未来及人性善恶的探讨,代表作有《六道众生》《伤心者》《爱别离》等。

  小说由科幻世界杂志社和四川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将于17日下午在成都举行发布会暨签售。

  这部备受瞩目的小说得到了其他科幻作家的好评。科幻作家韩松说,这本书是“一个硬科幻,而且非常硬”,且寄寓着科幻的“真正灵魂”。

  他认为,《三体》之后,写硬科幻成为一大挑战,但何夕拥有很强烈的个人风格。“何夕有很强的人文悲悯、宇宙情怀。他写的其实是:在宇宙面前,人是蜉蝣。”

  这部书最让他惊讶的,是知识量的巨大。“百科全书一般的,而且每个都很深。生物学、环境科学、理论物理、天体物理、宇宙学、天文学、气象学、数学、大脑科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宗教学……而且都不是浅尝辄止,作者本人有自己的看法和分析。这样扎实的研究,很像日本科幻大师小松左京写《日本沉没》时下的功夫。”

  中国作协会员、科幻作家王晋康同样对何夕“广博的知识”印象非常深刻:“无论是宗教、历史、天文,还是民俗民谚等都是信手拈来。依靠这些很硬的知识素材把天年的构思演绎得非常令人信服,有强大的感染力,以至于我完全无法分辨作品中哪些是真实,哪些是虚构。”

  凭借《三体》英文版斩获科幻界诺奖“雨果奖”的刘慈欣说,他对这部作品十分喜爱,主动要求为书写序。

  “以前在介绍何夕时我曾经说过:我们可以被一部科幻小说中的想象力和创意震撼,然后在另一部中领悟到深刻的哲理,又被第三部中曲折精妙的故事吸引,但要想从一部小说中同时得到这些惊喜,只有读何夕了。这个评价用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上更为适宜,这些在科幻小说中似乎很难共存的特质,在《天年》中得到了完美地结合。”刘慈欣在序言中写道。

  资深科幻编辑姚海军认为,在硬科幻这个方向上,集中了中国科幻最优力量——王晋康、刘慈欣、何夕,还有成长中的青年作家江波,每个人都各具特点。而何夕的特点,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富有想象力的技术描写画面感非常强,非常有冲击力。读者非常喜爱的何夕式的雄辩在这本书中有非常丰富的展现,小说深入探讨了人类的终极命运和宇宙的终极奥秘。”姚海军说。

  何夕透露,《天年》是长篇系列的第一部,第二部已经开始动笔,将命名为《银河摆渡人》。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