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26日发表题为“港须提前综合应对人口老化”的文章,全文如下:
人口老化,既是老生常谈,但对此计时炸弹,社会却每每鸵鸟看待。政府统计处25日发布最新推算,香港人口将于20年内见顶,此后便会逐步减少,惟老年人口则显著增加,2064年65岁或以上的比率,恐由去年的15%急升至36%,以至同期的抚养比率,亦会从每千名成人抚养371人飙至831人,而整体劳动人口参与率更恐跌至48.6%,即是全港不足一半15岁以上人士从事经济生产,其对经济及社会所构成的压力实在可想而知。有见及此,统计处处长邓伟江昨就呼吁,社会应及早思考如何应对问题。
人口老化堪称世界通病,其病征是大大加重公共财政负担。一方面劳动人口减少意味财政收入减少,另方面老年人口增加则意味财政支出增加,包括医疗、安老等等。后者而言,不管站在人道上抑或政治上言,相关支出基本都是有增无减的,更遑论有何大幅削减空间;故此,各地政府都倾向针对前者,采取种种措施来开拓收入,以应付不断膨胀的公共开支。
预期寿命延长、出生率下降、输入人口不足,乃是人口减少并老化的三大主因。延长退休年龄,包括视乎预期寿命及健康状况来作调整,当然有利纾缓劳动力减少情况,港府便已积极改革公务员退休安排;不过,有鉴可延长的空间不多,实难望产生太大效果。鼓励市民生育,例如加强托儿服务、扩大财税优惠等,亦应有助刺激出生率回升;可是,观乎其他已积极推出相关措施的地方,好像新加坡等,其出生率与香港仍然无大差别,似乎别的社会环境及文化因素更加影响生育意欲。
故此,输入外来人口,特别是优质专才,乃是解决香港人口老化问题不能排除的一大出路。事实上,要长远开拓财政收入,除要增加新增劳动人口的量,亦要提高整体劳动人口的质,从而争取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近年,受累种种因素,世界各地包括香港都出现了排斥新移民的心态,这无疑不利应对人口老化的挑战。反观,德国最近宣布愿意接收大量难民,箇中或存各种考虑与盘算,但希望输入人口无疑是一大诱因,分析便指这有利德国短中长期的经济增长,无怪乎以严谨理性闻名的德国人会有此选择,调查显示多数民意都表示支持。当然,香港要输入更多人口,还有许多心理以外的实际问题须要先行处理,包括兴建更多房屋、完善交通配套等等,但适当地针对引入专才,则肯定是弊小利大的合理之举,不应存在为反而反的空间,高举保护主义同样是于事无益。
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及安老政策,也是人口老化下必然的社会诉求。其中,研究优化退休保障制度,如何确保措施帮到忙而非帮倒忙,更加是一个高难度挑战。的确,人口老化乃是一个计时炸弹,当然愈早拆除愈好,惟过程中还要避免错剪引线,否则只怕会酿成更严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