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学校与学生
2015-09-24 08:16:19
 

  《今晚报》刊登了作家谢泳的一篇题目是“坏学校也出好学生”的文章,文章说:“坏学校也出好学生”是胡适的一个看法。1960年1月20日,胡适和胡颂平谈话,说道:“先生今天谈起黄辉,说黄辉是北平中国大学的学生,他曾到北大偷听我的课,但他毕业后写了一部《<论衡>校释》算是很标准的著作。坏学校也出好学生。”胡适从具体人具体事得出了“坏学校也出好学生”的结论。这个结论对不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以为是对的。不过,我觉得这里所说的“坏学校”是相对重点校、名校而言的一般学校。

  现在,很多家长都特别重视子女的教育,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千方百计也要让孩子上重点校、上名校。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重点校、名校学区片房价一涨再涨,居然出现每平方米30万的天价。为此,政府采取措施,实行划片招生,努力实行教育均衡发展,刹住了择校风。上“好学校”一定能成为好学生,上了一般学校就一定只能当差学生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毋庸讳言,学校是专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机构,学生是来学校求学的人。从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不难看出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得出“好学校”出“好学生”,“坏学校”出“坏学生”的结论。但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学校只是社会的一部分,学生成长过程不仅受学校影响,还有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把学校教育作用绝对化是错误的。

  所谓的好学校,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重点校、名校。一般来讲,这些学校都有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教师、一流的生源,再加上一流的管理,出好学生是很自然的事。例如衡水中学就是如此,每年高考衡水中学考入清华、北大等重点高校的人数在河北省首屈一指。我不否认学校办学有独到之处。但是,如果不准它跨地区掐尖招生,它还能保持现在的成绩吗?我看未必,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好学校”出“好学生”关键在于生源好。一般学校,教师、设备、管理和重点校、名校相比,虽有差别,但只有量的差别,没有质的差别。这些学校,由于生源差异,客观上教不出好学生,主观上也不会教出坏学生。

  “好学校”出“好学生”是必然,而“好学校”出“坏学生”往往属于偶然。前两年,上海一所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因生活琐事向同室学友下毒,致其死亡。这只是个例,其实说明不了什么。总的讲,还是“好学校”出“好学生”多,这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坏学校也出好学生”则比较复杂。在所谓的“坏学校”中,也难免有几位名师,在他们的指导下,一些具有天赋而又勤奋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不仅在同学中,就是在同时代的同辈中也是佼佼者。还有的学校虽然不好,但勤奋好学的学生可以打破校际间的樊篱,如胡适提到的黄辉,就是到北大偷听胡适的课,后来写出“标准的著作《<论衡>校释》。”还有当时的师范类院校,免除学杂费和书费,还给伙食费,使一些学习优异却家庭困难的学生报考了师范类院校,为这些所谓的“坏学校”培养出“好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谢泳文章中提到的几个师范类毕业的学生后来都成了大家。

  现在,我们的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各个领域,包括各类学校都可以互联互通,使信息多元化。因此,只要具有天赋和勤奋,不管在什么学校,都可以受到最好的教育,“好学校”与“坏学校”之间的差异正在缩小,“坏学校”出“好学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甚至会引起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如有的人通过自学或家教,在某些领域却达到极高的水平,使一些著名的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难以望其项背。可见,学生对学校的依赖性正在缩小,“坏学校出好学生”将屡见不鲜。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天津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