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县壬庄乡真意村,与越南仅一山之隔。
老、少、边、山、穷,就在几年之前,这些贫困的代名词,真意村一样不落。
从2012年起,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开始定点帮扶真意村,并派出驻村干部了解民情民意,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帮扶,“第一书记”王斌便是其中之一。
“实干书记”主动请缨
“记者同志,我可不是跟你夸,王书记来了才一年多,实实在在为村里解决了不少‘老大难’问题。”说起王斌,真意村村主任莫开国有说不完的话。
被当地群众称作“实干书记”的王斌,是自治区党委政法委一名普通科级干部,2014年4月在新一轮扶贫攻坚会战中,主动请缨到真意村挂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上任”第二天,“实干书记”就遇到了麻烦。真意村更老屯原本要建一个村民活动中心,但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施工方、业主和村民之间发生矛盾,三方相互扯皮,灯光篮球场项目拖了8个月都没着落,村民们把问题反映给了新来的第一书记。
二话不说,王斌立即赶到更老屯,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都是相亲相邻,有问题大家坐下来说明白,有困难咱们来一起想办法解决,绝不能伤了和气。”王斌的一席话,让争论不休的大伙儿冷静了下来。
接着,王斌多次往返于施工方、业主、村民之间,寻找矛盾的交集点,有针对性的疏导各方情绪。经过4个月的努力,三方人员终于在村委办公室聚到一起谈判,最终达成一致。很快,活动中心建起来了。去年春节更老屯还举办了全村篮球比赛,进一步促进了邻里和谐。
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为什么来?来了做什么?走了留什么?”这是自治区党委政法委领导在王斌驻村前告诫的话语。“驻村帮扶就要帮到点子上。”王斌及时转换角色,通过调查摸底,吃透村情、摸清民意,并发放村“两委”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便民联系卡,积极收集村情民意,真正做到把心沉下来、和群众心贴心,了解他们的迫切需求。
真意村小学有180多名学生,因学校没有宿舍,部分学生们中午要往返一个多小时回家,有的就干脆趴在课桌上午睡。为解决这一问题,王斌积极与靖西县教育局对接并争取到相关经费,先是为所有教室更换了门窗,还为学校新建了一栋标准食堂,之后把原有的旧食堂改成了学生宿舍。
“孩子们终于有午睡的地方了。”真意村小学校长黄建荣告诉记者,原来学校只有6名老师,授课压力很大,王书记多次向乡里反映,争取来了4名新教师,“村小学老师数量不减反增,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精准帮扶是驻村干部的首要任务。在对真意村产业结构进行了详细调研后,王斌带领村“两委”干部多次外出取经,并利用自己的关系,结合当地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利用村内的荒山坡地发展辣椒、桑蚕、蜜柚、山羊养殖等特色产业,带动大家脱贫致富。
同时,他还紧紧依靠“娘家人”——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对真意村建档立卡在册贫困户实施“一人一户,一户一策,一户一目标”的结对帮扶模式,多方联系寻求项目支持,对积极从事种养的农户进行奖励,为他们解决资金、技术、场地等方面的困难,真正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种养之路。
“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做好”
“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做好!”这句话是王斌的口头禅。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他找“娘家人”,找县扶贫办、教育局,找县领导,甚至还跑到外地找赞助。
一年多来,在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的协调下,王斌共筹集各类项目资金791万元,用于真意村水利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通信宽带及有线电视建设等项目。目前,真意村产业布局已初具雏形,形成了更老屯蔬菜基地,那垌屯、安马屯烤烟基地,那造屯、那排屯、那弄屯水果基地,三坡屯、小琴屯、大琴屯桑蚕基地,大琴屯圈养黑山羊基地等五大产业发展模式。截至2014年底,真意村人均纯收入已达4970元,是2011年底人均纯收入的两倍多。
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及孤寡老人,为群众及时办理相关证件;关爱留守儿童,为村里建起“儿童家园”;“春风行动”,为孤儿架起“一对一”的帮扶模式;“生态乡村”活动,在全村开展“最美家庭”评比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村里开展禁毒、反邪教活动……村容村貌变漂亮了,社会风气正了。现在走在真意村的路上,时刻都能感受到生机与和睦的气息。
“每当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王书记都是不请自到,和村民坐一坐,喝上几杯,大家感觉他没有一点架子,就是来给我们办实事的。”真意村村民陈流腾这样告诉记者。
没有豪言壮语,“实干书记”王斌用实际行动默默诠释“第一书记”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