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也说“乌龙新闻”
2015-09-23 05:15:51
 

  ■王多

  最近几日,乌龙新闻特别多。比如前日一条“因旅欧不文明记录被美遣返”的新闻,到了昨日被定性为彻底的“假新闻”。假在两处,一、不是因为有不文明记录,而是因为有移民倾向;二、不是被“遣返”,而是被“拒绝入境”。本来舆论关注的焦点,是当下日益走出国门畅游世界的国人之文明素质问题,遣返新闻恰是注脚,结果却反转过来,新闻制造者的不文明倒是暴露无遗,真是不知到底让谁蒙羞?!如果新闻当事人追责名誉权受损,恐怕又要上演民法诉讼的一出“好戏”了。

  还有一则乌龙事件,发生在我们身边,说出来还有点瘆人。闵行申莘小学“孩子被冒领”一事,在新媒体上广为传播。从微信上发出不到12小时,传统媒体出来辟谣,说这又是一起乌龙。记者从警方获悉,经调取事发当天校门口的监控录像,并未发现“冒领孩子”的妇女,现场也未发现可疑滞留人员,因此该起事件基本可以判断是一场误会。说到底,还是假的。

  类似这样的乌龙,充斥的多是负能量。一个“假冒领”,受牵连的不只有学校声誉的受损——起码老师把孩子亲手交给亲人这个环节有问题吧,连带着也把社会治安的声誉搞砸了,弄得人人自危,家长上班也要担着惊、受着怕。

  老百姓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虽说是个理儿,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淡定和超然。现实情况往往是,稍有风吹草动,舆论往往不能自控,煽风点火,以讹传讹。简单的乌龙一查就明,经不起检验,但影响往往很坏。对于这样的造谣者,应给予法律严惩,这是源头上治本。

  但是也有一种“乌龙”,成因就比较复杂,也不是简单就能一查了之的。比如淮南大学生撞倒老人引发的“扶不扶”的社会争议。这事前几天因为公安机关的调查出笼,结果也来个反转,一开始力图自证清白的女大学生,如今承认撞人,要承担主要责任。这也是个令人费解的乌龙,费解在哪里——既然关键视频监控证据已经缺失,那么公安机关最后定性的关键证据是什么呢?这样的问题不解释清楚,恐怕淮南撞人事件的“乌龙”定性,难以叫人信服。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解放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