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作为家长应邀参观杨村一中。
在名师简介的屏幕上,我读到一位青年教师的心愿:把学生培养成将来受人崇拜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这质朴的追求,使我感动不已,肃然起敬。
教师必须要爱祖国、爱人民、爱学生,缺乏爱心,谈何立教?更无可成就。教师必须要博学,要想给学生灌输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拥有一桶水,一缸水,甚至更多的水。
我国从古至今有许多被尊敬的人,其中不乏身正为范、学高为师的教育工作者。万世师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有72贤人,其中颜渊、子夏、曾子等就是最杰出的代表。历代的贤臣良将、仁人志士,多是受到良好教育或诗书熏陶。而许多诗书则是大师们、伟人们的经典佳作。
不知读过多少学生纪念老师的诗文,而这些师生中不乏令人崇拜的人。就说闻一多与臧克家吧!闻一多不但是一位博学的中文教授,还是一位很精明的伯乐。臧克家当年报考山东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时数学考了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杂感:“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如此“成绩”,录取名单上居然有他。开学的第一天,闻一多先生把臧克家叫到办公室,鼓励他说:“从你的《杂感》我看到你的才华,看到你的前途,看到中国诗坛的希望。努力吧,诗的春天是属于你们青年人的。”之后,臧克家成为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其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先生更是倾尽心智教授。尤其是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他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得知后,立即联络王统照等人帮其出书,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推荐。这大大触动了臧克家的心灵,激发了他继续写诗的雄心壮志。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悲痛欲绝,撰写了《我的先生闻一多》,并手书老师那首献给鲁迅先生的名诗《有的人》。后来,由臧克家撰写的名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则充满着对先生的仰慕与钦佩。
解放后,臧克家名气大增,成为《诗刊》和《星星》的主编。他以拉车的老马隐喻反映出旧社会劳苦大众被压迫、被剥削,承受着沉重苦难的名诗《老马》,被编入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学生的课本。
时下,老师为人师表不仅仅是教书,更要育人。学生只有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才能懂得爱。老师立教以钻,用创新诠释价值;立业以恒,用信念诠释师魂。不畏艰苦把教育当成一生的事业,竭尽爱心铺就孩子前行的道路,更用责任和耐心坚守着对教育不懈的追求。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