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王法争:粮仓里的淘金梦
2015-08-26 07:18:20
 

  □本报记者 朱殿勇

  鹿邑县王皮溜镇王楼村种粮大户王法争,这两天可高兴:处暑天气气温高,放眼望去,几千亩流转田里的玉米齐刷刷一样高,正可劲地长籽;160多亩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套种的“朝天”小辣椒已早早地跟王守义集团签了订单,不愁了销路。

  规模种粮土地生金

  8月23日上午,在王楼村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记者见到59岁的王法争,一起走进葡萄和辣椒种植基地,说起自己的种田经,憨厚中透着精明的老王一套一套的:王楼村是拥有3000多亩耕地的大村,加上周边的小厂、马庄等村,形成成方连片的1万多亩大方田,真是难见的好粮田。可惜,几年前乡亲们纷纷外出打工,土地撂了荒。

  作为村支书的王法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次他和镇党委书记高杰说起自己的苦闷:“高书记,人总要吃粮吧,国家对粮食生产这么重视,咱这里种粮条件这么好,乡亲们守着金饭碗却出去讨生活,我心里不是滋味。”

  高杰开玩笑地说:“你着急,我也着急啊。王法争,都说你是能人,我们一起想想法,争取争取。”高书记随后和他分析,王皮溜是鹿邑耕地最多的乡镇,村庄稀少,土地连方成片,最适合规模化种植,现在国家鼓励土地流转,鼓励大户规模经营,规模经营才能降低种田成本,才能增收,也能给乡亲们种粮保底,解除后顾之忧。“只要你挑头,镇党委全力支持。”高书记一席话,让王法争有了底气。

  2013年春,王法争以每年每亩800元承包了王楼村1000亩农田。为交租金,他拿出了全部积蓄,又借了十几万元债。王法争一头扎进田里,每天早出晚归,雇用乡亲们一起侍弄庄稼,他就不信种粮不挣钱。

  2014年,王法争种植的1000亩小麦加上秋玉米纯收入达到20多万元。尝到了甜头,他干劲更大了,当年就购买了拖拉机、收割机等一批农机具,注册成立了圆梦种植专业合作社。

  王法争说,如今他流转的土地扩大了,粮食种植规模已达到3000多亩,加上合作社托管的土地,总量已有6000多亩。

  当然,高书记的话没有落空,鹿邑县出台财政奖补政策,王法争流转的耕地受益不少,也被批为省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

  保粮还要致富

  种粮挣钱了,王法争的步子更大了。机械化耕作、集中收获,甚至打药也用上了小飞机。

  农民的地流转了,有的人却闲了下来。“我个人富了,也要把乡亲们都带起来!”王法争没有忘记自己肩头的责任。

  王法争瞄上了效益好、用工多的水果和蔬菜种植。2014年,他与陕西杨凌集团合作建成了120亩的优质葡萄基地,又跟王守义集团签订订单,发展了160多亩辣椒生产基地。

  王法争的葡萄基地,按照杨凌集团的标准采取标准化种植,当记者问到种植的葡萄品种时,他面带笑容却有几分神秘地说:“这两个品种都是引进的最新品种,将来都外销,先保密吧。”

  到王法争的圆梦种植专业合作社打工的乡亲越来越多,王法争根据他们的年龄、技术等情况,把他们分配到葡萄园、辣椒地、玉米地等不同“车间”,用工100多人。

  王楼村农民赵兰英和老伴在圆梦种植专业合作社上班,每人月工资就有1800元,细算下来全家一年收入比原来增长了近十倍。

  “如今,像王法争这样的种粮大户和规模种植户在鹿邑县越来越多了,仅王皮溜镇5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就有20多家。”高杰说。

  把周边农民的土地进行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积极推广新技术,开展标准化生产,以王法争为代表的一批鹿邑“双强”支书,带头走出了一条科学种田致富的崭新路子。③6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河南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