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一芳
新学期开学临近,福州各大卖场电子数码产品的销售高峰到来。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销量暴涨,开学消费出现“井喷”。一些卖场还首次推出了手机“以旧换新”优惠活动,引来不少学生客流。(8月21日《福州晚报》)
近年来,每到新生开学季,有关入学花费太高的话题都会引发热议。究其原因,一是时代变了,理念也变了;二是家长变了,学生也变了。在信息高发展的时代,各种电子消费用品价格昂贵,造成预算虚高是“物理原因”。而家长不让孩子输在“硬件装备”上、学生攀比心理在作祟,是助推“开学浪费”的“化学原因”。
应当说,在经济条件许可下,添置一些中高档消费品,鼓励一下孩子的学习信心,这也无可厚非,但过度的开学消费,就是浪费。从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看,如果开学时花钱无度,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要想遏制愈演愈烈的新生花费过高现象,亟须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一起努力,为孩子们上好“开学第一课”。
首先,学生家长有责任、有义务用实际行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想让孩子在学校受到委屈,可以理解。但家长们更应该看到,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从心理上给予更多关怀,让孩子体会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人生必备的品格,才是孩子一生的财富。给孩子过多的钱,最后未必有利于孩子,相反却可能害了孩子。
学校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理性的消费教育。在笔者看来,消费教育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开展好理财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家长挣钱之不易,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引导学生避免消费误区,使学生把钱用在文化消费、爱心消费等领域;另一方面要开展好“勤俭教育”,引导孩子理性消费,向学生传递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
整个社会也要反思,在各层面积极引导学生良性消费,避免传递错误信号。比如,正是由于社会风气越来越浮躁,才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偏差,虚荣心和攀比心才蔓延到了孩子们身上。比如,一些媒体在对此类问题的报道上,是否存在就高避低现象,为了吸引读者关注,放大高消费现象,向学生和家长传递出不正确的信息,变相推动着开学花费继续攀高。
相信,只要大家都能从关心爱护下一代的角度出发,反思自身的行为,就一定能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免于陷入攀比消费、炫耀消费、超前消费和畸形消费的人生陷阱之中。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