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用2000多件文物还原抗战历史
新华网北京8月15日电 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用2000多件文物还原抗战历史
新华社记者苑苏文 申安妮 李来房
不同于年代特征鲜明的古代文物,抗战文物尽管外表平凡,细节之处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1945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印制的“优抚抗战牺牲将士家属银粮券”正中间印着毛主席头像和共产党旗,左右两侧分别写着“伍石小麦”“伍圆银元”的字样,并盖有“陕甘宁边区政府之印”。
这张发黄的“旧纸片”在当时的“分量”可不轻。据了解,抚恤票上的“伍石小麦”约等于500斤小麦,而“伍圆银元”足够当时一大家子人一个月的花销。
“边区政权对烈士家属给予悉心照顾,人们都非常支持抗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从最初的5万人发展到了超过120万人。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题展览《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中,纪念馆用1170张旧照片和2834件文物还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开展一个月以来吸引了超过20万人次参观。
一对居住在捷克的华人夫妇捐赠的一批日军手牒,用细节展示了国人的抗战史。
巴掌大小的日军手牒类似于如今的“档案本”,日本士兵每人随身携带一册。翻开黄绿色帆布包裹的封面,里面记载了日本士兵的姓名、家乡、入伍时间、所在部队、参战经历甚至衣服、鞋子的尺码等详细信息;手牒背面,则印有1882年日本明治天皇颁布的“军人敕谕”。
这些手牒的主人中,有一名日本士兵不到两年时间里在中国参加了14次战斗,在湖北、江西连续作战,十分激烈。“这是最真实的史料,通过研究里面日本军人的信息和参战经历,能够看出中国方面的抵抗多么激烈。”李宗远说。
对于侵华日军的所作所为,还有许多人捐赠了证据。东北一名年轻收藏者今年捐赠给纪念馆一批侵驻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1945年8月撤退时留下来的机密文件,包括“关东军”防范苏联军队的机密作战地图,还有日军连队的战报。
李宗远评价这批文件“十分珍贵”。“我看了一个连队的战报,里面写着为了打击抗日义勇军,日军出动大炮、飞机和坦克。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东北爱国军民的英勇抵抗。”他说。
除了搜集证物,抗战纪念馆也十分看重对证词的搜集。
抗战纪念馆坐落在卢沟桥畔宛平城内,这里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从1998年起,纪念馆就开始寻访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29军幸存老兵,记录口述历史。
据李宗远介绍,抗战纪念馆已经收集了相当数量的老兵专访录音、国共两党高级将领口述回忆录、烈士后代捐赠的家书等材料。
此外,抗战纪念馆还寻访曾经被强征到日本的中国劳工,在2014年4月5日清明节当天正式公布了34282位被强掳至日本的中国劳工名录。据悉,被强征的中国劳工几乎遍布全日本。中国劳工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丧生。
然而,在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与生命后,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东方主战场的作用一直受到忽视。
在抗战纪念馆,有一块屏幕滚动显示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贡献:中国战场歼灭日军150多万人,抗击日本陆军兵力最高达94%,牵制日军240万人。
李宗远指出,94%这个数据是基于对日本防卫省公布的资料深入研究得出的。
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在给儿子的信件中指出:“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方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同时,日本对抗战纪念馆的史料采取了“漠视”的态度。
据李宗远回忆,自从本世纪初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频频参拜靖国神社以来,两国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折腾”,来中国参观抗战纪念馆的数也越来越少。
毋庸置疑的一点是,纪念馆通过文物、图表、数据反映了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斗、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彪炳史册的贡献。“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李宗远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