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破风》能带来哪些正能量?
2015-08-13 17:34:41
 

  ■王金跃

  电影《破风》被誉为良心电影。但在我看来,这部影片除了在反映运动员的心理层面上做到准确外,片中大部分演员为了塑造角色而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也值得称道。

  在中国,运动电影之所以乏人问津,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拍摄难度大。如何让非职业选手的演员具备职业运动员的专业度,如何保障演员安全,如何解决专业场地、设备等等,每一样都困难重重。

  首先,运动题材对于演员的要求极高,为了贴近角色,必须要进行长时间的专业训练,甚至要把演员打造到专业运动员的水准,这样的时间成本,对于正当红的演员来说是非常奢侈的,因为同样的时间,他可以拍三到四部电影。此外,运动电影对演员的伤害同样令人望而却步。但《破风》中的几位主要演员都接受了这项挑战,像彭于晏、窦骁和王珞丹等主角都分别进行了几个月的魔鬼训练,起到的效果非常明显。这些演员混在专业的运动员中间,在骑车动作和面部表情上都非常相像,这也是刻苦训练的成果。而在拍摄过程中,有高达80多人受到程度不同的摔伤,代价不菲,也体现了导演的高追求。

  其次,一般的运动题材很难拉到投资和赞助,但《破风》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点。《破风》里面,一个演员全身上下的装备要7000多块,这样的装备需要1500套;专业赛车2万多一台,电影动用了400台。正因为如此,林超贤十几年前就在运作这个项目却几度搁浅,直到《激战》成功之后,这一项目才得以上马。为了这些场面,《破风》花费过亿成本,还找来几千万的设备赞助。就连林超贤自己也说:“我拍了这么多年电影,只有这一部是无法掌控的。”

  有人做过统计,中国电影诞生至今,能称得上运动电影的数量约有100部,精品更是微乎其微。对于年轻人来说,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周星驰导演的那部《少林足球》,但它其实是一部披着运动外衣的动作喜剧。

  两年前,林超贤用一部《激战》为运动类型电影破局,把动作片和运动片结合起来,让观众看到了拳拳到肉的动作戏。但《破风》的拍摄难度远高于前者,但竞技场面拍得异常出色,满屏的雄性荷尔蒙气息扑面而来,可以说是这个夏天最具燃性的电影。

  《破风》的片名是一个自行车运动术语,“破风”是指在高速骑行下,自行车需要通过前面一位领骑自行车手配合下,减小空气阻力,节省后面自行车手的体力。这个行为就叫“破风”,这位选手就叫“破风手”。影片就在这个意义上生发开来,让看似简单的自行车比赛,有了更多读解的内容。

  《破风》中对于几位运动员的心理有比较准确的读解。比如窦骁饰演的角色邱田多年训练都没能夺得过冠军,最后铤而走险服用兴奋剂,虽然成绩飙升,但一场突然晕倒让他真相暴露,名誉扫地。彭于晏饰演的角色仇铭看到自己的破风手被对方收买后,一时情绪失控,将对方暴打一顿,最终被停赛9个月。而王珞丹饰演的角色黄诗瑶其实有生活中的原型,她在片中因为腿部受伤,不能继续自行车比赛,最后改练皮划艇,这都反映了运动员不服输的精神。

  总的来说,《破风》是一部正能量的电影。片中的三位男演员彭于晏、崔始源、窦骁饰演的角色时而团结作战,时而竞争对手,也有时犯错,但最终,三人秉承的还是公正的体育精神。

  顺便透露一个小细节,在影片最后,仇铭最终在意大利见到了2013年的公路自行车世界锦标赛的冠军、葡萄牙选手鲁伊·科斯塔本人,随后,两人还同时参加了一场真实的比赛,彭于晏等三位主演“秘密”地潜入这些选手中,彭于晏告诉记者,为了照顾自己,鲁伊·科斯塔在出发前耽搁了一会儿,当天并没有夺得比赛冠军,“而我在跟骑了几公里后,突然被裁判发现,被赶出了比赛。”

  《激战》、《破风》之后,运动题材的电影开始多了起来,陈可辛执导的《李娜》正在剧本创作中,而郭子健导演的羽毛球题材电影《全力扣杀》也蓄势待发。可以说,《破风》的成功对于中国电影拓宽类型领域起到了不少的作用。 J166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晚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