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国务院发文鼓励每周2.5天小长假”的消息一发布,积极响应者马上出现了。11日下午,宁乡县旅游局宣告在全国率先试行夏季每周2.5天小长假,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不过紧接着,网上也出现了吐槽声。许多私企职工抱怨称,连周末两天完整休息都没法保证,如何奢望2.5天小长假的落地。
本是为促进旅游消费而出台的休假制度,舆论关注的焦点却再一次“跑偏”到休假权的落实问题上。可见,对不少劳动者而言,他们担心调整的结果或许会形成“马太效应”。即,对过去享受充足休假权的人们来说,这次调整实为锦上添花,而对以往本就未能完全享受休假权的群体而言,很可能又是镜花水月。如此一来,休假福利的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
这表明,在休假权这个问题上,老百姓是既“患寡”更“患不均”。
“2.5天小长假”引发舆论热议的背后,反映的正是休闲权利在公众心目中的重量。尽管细看这一制度有三个关键词:鼓励而非统一,夏季而非全年,有条件的单位而不是全部。但毫无疑问,国务院意见传递的信息是清晰的:那就是让每周2.5天休息的福利,越来越多地走进现实。这显然顺应了公众的期待。
那么,更进一步,“患不均”的问题也应该引起警惕。据人社部的调查显示,目前带薪年休假落实率大约只有50%。对于近半数连带薪休假都无法享受的劳动者而言,他们不是不愿休,而是不让休、不敢休。他们更需要在各级劳动监察部门、工会的帮助下,提高与企业建立劳动合同时的议价能力。同时,私营企业也需要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如何减轻企业负担,让其将利润让渡出来,保障员工的休假权,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整体上看,鼓励“2.5天小长假”无疑是好事,但如果权益的落地缺乏一视同仁的严格执行,就可能导致休假福利的二元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