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勋
“羊疯子”不姓羊,名叫冉成,今年31岁,老家在务川自治县都濡镇桐木村,一个十分偏僻的山沟沟。由于他是县里出名的养羊带头人,干事创业又有一股疯劲,大家都开玩笑说他是个“羊疯子”。
曾因家庭贫困,十来岁的冉成带着无奈,选择外出打工。十余年走南闯北的生活,卖过肉串、跳过舞,农村娃儿吃得苦,他靠着自己的勤奋,在大城市里过上了有车、有房的优越生活。
2012年,冉成携妻子返乡探亲时,看见县城公路上,树立着“中国山羊看贵州,贵州山羊看务川”的广告牌。一打听,才知道县里正在积极发展“一百万只羊单位”草地生态畜牧业。
“钱是挣不完的,人总得做点事。”他决定回到家乡搞养殖,靠自己的努力,开创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也为改变山区乡亲们的生活找到一条新路子。他试着养了300多只羊,头一年就纯赚30来万元。
第二年,冉成开始动员乡亲们一起养羊。开始,大家都有点顾虑。一只羔羊少则五六百元、多则上千元,对于并不富裕的村民们来说,可不是个小数字,万一有个闪失,可真“伤不起”。
在外闯荡多年,冉成的想法十分活络。他跑到外地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成立了养羊合作社,免费送羊羔给乡亲们,待养大了再按市场价格回收,当年一口气买了4000只羊羔送给大伙。
当时,亲戚、朋友、乡亲们,几乎所有认识冉成的人,都认为他是异想天开,都说他是个“疯子”。但冉成不这么认为,他说,要把养羊当成事业干,要发展壮大规模,就必须发动老百姓一起干,一起赚钱。而且经过仔细核算,他还有赚头。
但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那一年羊肉价格下滑,如果按市场价格回收,农户除去养殖成本,基本赚不到钱。打击了农户的积极性,今后他想再发动大家一起养羊就很难了。
“输这一次可以,但不能就这样输一辈子。”他铁了心要继续干下去。高于市场价格回收羊,让他一年亏了几百万。
总结失败教训,他发现是在农户养羊成本控制这一环节出了问题。2014年,他投入50余万元建立了饲料加工厂,自己生产饲料,并要求所有与他合作的农户,饲料都在他那里买。
冉成仔细算了一笔账:卖给农户的饲料5元/斤,羊羔养半年长到80来斤回收,如果按超出市场价格4元至6元/斤回收。农户除去饲料成本还能在一只羊身上平均赚到500元。而他自己,一只羊平均也能赚上180元。
这种方式农户也非常愿意。“不仅羊羔有人免费送,饲料也有人运送到家门口,只要每天按时喂养就行。”丰乐镇陈家山组养羊大户冉启刚说,他去年2月份和冉成合作,今年已喂了320只,大概能赚15万元至20万元。他现在还请了一个工人专职喂羊,自己当起了老板。
为让养殖走上规模化、现代化,发挥更好的带动作用,去年7月,冉成还成立了一家养殖公司,并着手打造万只种羊场,预计今年底上1万只种羊。同时,他还用自己以前做演艺的特长和经验,积极推广务川羊文化。
目前,他已带动了60余乡亲一起养羊,羊存栏7000多只。今年上半年,赚钱最多的农户有27万元收入,最少的都有5万元。
“大家都说我是‘羊疯子’,但我觉得做事就要执着点,就要有股疯劲才行。”冉成说,他希望用自己的疯劲,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走上养羊致富路,让务川早日成为西部重要的肉羊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