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1日电(记者于文静、王宇)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这是否意味我国粮食安全实现方式上将有新调整?今后将如何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如何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记者11日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紧箍咒”“地板”“天花板”倒逼农业转方式
记者:国家为何要出台意见,如何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行部署?
韩长赋: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各种风险挑战和结构性矛盾也在积累聚集,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两个“紧箍咒”越来越紧,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越来越重,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多样化需求和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保供给、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新形势,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意见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由注重粮食产量向提升产能转变
记者:意见在粮食安全实现方式上是否有新调整?
韩长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绝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绝不能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意见提出要坚持把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作为首要前提。确保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夯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础。同时,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思路上作出了相应调整,主要是推动粮食生产由注重年度产量向稳定提升粮食产能转变,实现“产量稳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也是为了长久地、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产量稳定”就是要集中力量千方百计把最基本最重要的谷物、口粮保住,在此基础上,统筹兼顾棉油糖、“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藏粮于地”就是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有计划分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优先在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等水稻、小麦主产区,建成一批优质高效的粮食生产基地;“藏粮于技”就是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水平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农业规模经营要循序渐进
记者:土地规模经营如何适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求?
韩长赋:意见明确,在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础上,各地要采取财政奖补等措施,扶持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
要在鼓励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合理确定土地经营规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三方面努力。土地经营规模不是越大越好,应当有一个适宜的范围。据测算,现阶段,对土地经营规模的务农收入相当于当地二、三产业务工收入的,土地经营规模相当于当地户均承包土地面积10至15倍的,应当给予重点扶持。
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切实做到不搞大跃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挥,防止“非粮化”,禁止“非农化”。
12下一页 12下一页